王佐《幽景塘》明山水詩鑒賞
王佐
山回泉脈細,地衍水痕平。
好景不須多,會意心自清。
幽景塘,在海南臨高縣桐鄉書院附近。這首詩描寫了塘上清遠幽靜的景致。
幽景塘為山泉匯集而成。這是一股細細的泉流,水量不大卻汩汩不絕。詩人在此處用 “脈”形容泉流,形象地描繪了泉水繞峰回嶺、彎曲流行的形態,同時也強調了源頭活水的生命力。你看,路途這樣漫長,水量如此細小,泉水頑強地流出山嶺,非但沒有枯竭,反而匯成了一 方碧水清塘,為優雅寧靜的書院增添了清幽的情趣。
如果說第一句寫景是由遠及近,由回曲的山嶺到涓涓的泉流,其中還含有聯想的成分; 那么,第二句的寫景可謂是由近及遠,重在寫實。“衍” 是低而平的土地。水塘地勢平緩而低下,泉流注入,水積而漫,環視塘邊,沒有通常的水與岸的高低界限,故曰“地衍水痕平”。這固然是由于地勢平緩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恐怕還在于這泉流的涓涓不絕。因為水量細小,所以流入塘中而水波不興; 但它畢竟是在源源流來,不斷為幽景塘注入新的活力,使塘中碧水瀰瀰。“水痕平”呼應著上句的“泉脈細”,寫幽景塘的水清而靜,水漫塘岸,水平如鏡。
詩的后兩句化用典故以表達作者的審美感受。《世說新語·言語》:“簡文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 ‘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山林,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濠濮間想”代指莊子的超然逸世之情。東晉簡文帝司馬昱認為,隱居無須遁入深山老林,只要能領會大自然的真意,即使在華林園這樣的宮廷花園之中,同樣能達到怡然自在的精神境界。重要的是主觀感受,而不是客觀形式。幽景塘上景致清幽,雖只是一塘碧水映著遠山泉流,但細流涓涓,塘水渙渙,詩人對其中的深味心領神會,故曰 “好景不須多,會意心自清”。“清”有清靜、清新、清遠之意。
這首詩自然而清新,疏淡而有深致,意境中透出哲理的意味,雋永深長。
上一篇:偰遜《山雨》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劉敞《微雨登城》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