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元結1
永泰丙午中2,巡屬縣至江華3。縣大夫瞿令問咨曰4:“縣南水石相映,望之可愛。相傳不可登臨。俾求之5,得洞穴而入,棧險以通之6,始得構茅亭于石上7。及亭成也,所以階檻憑空8,下臨長江9,軒楹云端10,上齊絕顛11。若旦暮景氣12,煙靄異色13,蒼蒼石墉14,含映水木。欲名斯亭15,狀類不得,敢請名之16,表示來世17?!庇谑切萦谕ど?,為商之曰:“今大暑登之,疑天時將寒。炎蒸之址,而清涼可安。不合命之曰‘寒亭’歟18?”
乃為寒亭作記,刻之亭背。
1元結(719-772):字次山,號漫郎,唐代文學家。有《元次山集》。以下兩篇均選自此集。2永泰丙午:即公元766年。永泰,唐代宗年號。3巡:視察。屬縣:指道州下屬的縣。元結時為道州刺史。江華:今湖南省江華縣。4縣大夫:對縣令的尊稱。瞿(qu)令問:人名,當時任江華縣令。咨:詢問。5俾(bi)求之:意為派人尋求登臨之路。俾,使。6棧險:在危險處修棧道。7構:建造。8階檻憑空:極言此亭之高,亭之臺階欄桿如建于空中。9長江:長長的江水,此指瀟水。10軒楹:指亭的脊頂與廊柱。11絕顛:極頂,山的頂峰。12景氣:晴朗的天氣。13煙靄:山間云氣。14蒼蒼:青綠色。石墉:石墻,此處指亭四周壁立的巖石。15名:命名。斯亭:此亭。16敢:大膽地。17“表示”句:意為將筑亭的經過表達給后世的人。18合:應。
【析點】 元結的山水小記是子厚游記的先聲,這篇“寒亭”之記,筆法異于其他小記。記寒亭的位置、構建、勝境以及登臨感受、命名,全融于州刺史與縣大夫的交談之中。州刺史是來巡視的長官,縣大夫是下屬的縣令,二人交談既沒有客套的酸腐氣,又沒有官場的權勢氣,全部代之以對勝境的體味與欣賞,在歷代的山水小記中,這也算得是一篇別具一格之作。
至于寒亭之景,不以優美怡人取勝,而以高險凌空的地勢、朝夕異色的煙霧使人心曠神爽。所謂“大暑之日”而“清涼可安”,實是自然之境使人達到寵辱皆忘的境界。所以元結為之命名為“寒亭”,一個“寒”字,決非后世東坡所謂“高處不勝寒”的寒凜難處,而是超離趨炎附勢官場的清爽解脫,其深意是耐人品味的。
上一篇:《寄六侄》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寒花葬志》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