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徐淑2
既惠音令3,兼賜諸物4。厚顧殷勤,出于非望。鏡有文采之麗,釵有殊異之觀,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異物于鄙陋5,割所珍以相賜,非豐恩之厚,孰肯若斯。覽鏡執釵,情想髣髴6。操琴詠詩,思心成結。敕以芳香馥身7,喻以明鏡鑒形,此言過矣8,未獲我心也。昔詩人有“飛蓬”之感9,班婕妤有“誰榮”之嘆10。素琴之作,當須君歸11;明鏡之鑒,當待君還。未奉光儀12,則寶釵不設也;未侍帷帳,則芳香不發也。
1 徐淑有《答夫秦嘉書》,故本文稱“又報”。二文均載《藝文類聚》。2 徐淑:秦嘉妻,其夫病死后,哀痛過甚而卒。3 惠:贈。音令:美好的語言。此指書信,即前文《重報妻書》。令:美、善。4 諸物:指前文所述鏡、釵、香料、素琴四物。5 鄙陋:自謙之詞。6 髣髴:同“仿佛”。7 敕(chì):告誡。8 過:錯。9 飛蓬之感:《詩經·衛風·伯兮》:“自伯之東,首如飛蓬。豈無膏沐,誰適為容!”意為丈夫行役在外,婦人在家無心修飾打扮自己。10“班婕妤”句:班婕好漢成帝時被選入宮,初頗得寵,后為趙飛燕所讒,退居長信宮侍奉太后。所作《自悼賦》中有“君不御兮誰為榮”句。誰榮:為誰榮,為誰打扮之意。11須:待。12光儀:此指丈夫漂亮的儀容。
【析點】 這封信是徐淑對上篇秦嘉的《重報妻書》的復信。回信圍繞贈物,反復申辯,層層展開;柔情蜜意,流溢其間。
第一層從正面入手,首先表達了對秦嘉來信及贈物的感謝。接著睹物思人,通過贊譽贈物以及“覽鏡執釵”、“操琴詠詩”時的“情思髣髴”、“思心成結”,表現對丈夫的無限思念之情。第二層從反面入手,先是不同意秦嘉來信中有關贈物的教誡,認為“此言過矣,未獲我心也。”初讀令人心生疑惑。接著作者巧妙運用《詩經》“飛蓬之感”,班婕妤“誰榮之嘆”兩個歷史典故,貼切地反映出自己因遠離丈夫而無心打扮的心境。最后以兩組不同句式的對偶句,反復強調共同的主題,即只有等丈夫歸來后,素琴、明鏡、寶釵、芳香等贈物才會得以啟用。至此,讀者心釋然,而作者對丈夫刻骨銘心、忠貞不渝的愛情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
全篇語言駢麗,用典貼切,結構精妙,毫無斧鑿之嫌。如此感人至深的佳作,實為真情所致。無怪乎徐淑因夫病死哀痛過甚而卒了。在壓抑人性的封建時代,秦嘉和徐淑夫婦以其書信往返、詩歌贈答的方式表達深摯的感情,在中國文學史上譜寫了一段佳話,其作品也因一個“情”字而具有了獨特的文學價值
上一篇:《賣油翁》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右溪記》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