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陸游·蝶戀花》陸 游
陸 游
離小益作①
陌上簫聲寒食近②。雨過園林,花氣浮芳潤。千里斜陽鐘欲暝。憑高望斷南樓信。海角天涯行略盡。三十年間,無處無遺恨。天若有情終欲問。忍教霜點相思鬢。
注釋 ①小益:《輿地紀勝》卷一八四引《圖經》:“(益昌)時人又呼為小益,對成都之為大益也。”②陌上簫聲:宋祁《寒食假中作》:“簫聲催暖賣餳天。”《詩經·周頌·有瞽》:“簫管備舉。”孔穎達疏:“其時賣餳之人吹簫以自表也。”寒食: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鑒賞 孝宗乾道八年(1172)春,陸游從夔州北上赴南鄭,這首詞是離益昌時作。小益,利州益昌郡,在今四川省廣元市。這是一首寫于行役途中的詞作,其中既有離別的傷感,又有對人生漂泊的喟嘆。
詞的上闋先描寫行役途中的所見所聞。路上可以聽到賣餳人的簫聲,中國古代寒食節有食餳的習俗。隋杜臺卿《玉燭寶典》說:“寒食為大麥粥,研杏仁為酪,以餳沃之。”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說:“寒食日,東城賣稠餳麥糕。”這種叫賣聲使人想起了寒食將近。寒食、清明時節常伴隨著風雨。此時天也剛下過雨,園子里的花帶著濕潤的芬芳,香氣氤氳。正是傍晚時分,遠處掛著斜陽,暮鐘昏暝。站在高樓上回望南方,想起還留在夔州的家人,音信全無。因寒食在清明前一或二日,故這類詩中常表現對帝鄉和親人的懷念。特別是對身處旅途的人來說,連寒食節都在異鄉,這種感情就尤為深切。
下闋表達對羈旅的感受。陸游自紹興十三年(1143)離山陰至臨安應試,到紹興二十八年出仕福州寧德縣主簿后歷任敕令所刪定官、樞密院編修官、通判鎮江府事、通判隆興府事和通判夔州事,故說“海角天涯行略盡”。回憶三十年來四處漂泊,居無定所,每到一處都有這種離別的時候,都會生發這種教人感傷的情緒。如果上天也有感覺,詩人一定忍不住要問他:“怎么忍心讓人的兩鬢因相思而生出白發?”唐代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有“天若有情天亦老”,陸游在這里化用其語,既體現了詩人倔強剛直的性格,又說明對這種漂泊已感到極度倦怠,不由得對上天發出抱怨。
詞作上闋寫景敘事,下闋言情,是詞的典型寫法。特別之處在于正當寒食來臨,而詞人卻要離開家人,去往別地,且離別之地也不是家鄉。古人有“人生如轉蓬”的感慨,這首詩中也包含著“客舍似家家似寄”的感情,讀來使人感慨萬千。
詞中的“南樓信”的解釋有多種。有認為是“南樓女子”,也有認為是指家信,還有認為是語意雙關,既指家人,又指皇帝住所。因北宋真宗曾在行營南樓宴從官,借指等不到臨安孝宗起用自己的消息。從整首詞來分析,字里行間透露出些許愛國情緒,因此也可作為一首愛國詞來解讀。以“天”隱指孝宗,在對“天”無情而不問的傾訴中,飽含著詩人沉痛的悲憤。(張力)
集評 俞陛云:“前半首寫景,略見懷遠之意。清麗而兼倜儻,頗類《六一詞》。后半首寫懷,浪跡天涯,歷三十年之久,而皆留遺恨,其平生潦倒可知。而天公仍不見憐,任其秋霜滿鬢。”(《唐兩宋五代詞選釋》)
曉雪山行圖(局部) 【宋】馬遠 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鏈接 《事林廣記》中所見的宋代音樂史料。《事林廣記》是南宋末年陳元靚所編輯的一部古代民間生活類書。該書在《音樂·音譜類》《文藝類》等卷中,收錄、采集的古代音樂資料特別豐富,其中有不少是今已亡佚的古代音樂資料,因而極具史料價值。如:書中就保存了宋代的《圓里圓》唱賺歌詞一套、用俗字譜記錄的一套《愿成雙》唱賺譜、唱賺的伴奏“鼓板”譜《全套鼓板棒數》一套,以及唱賺蹴踘插圖一幅,這些圖譜,為今人全面地了解宋代唱賺的表演情況,提供了生動具體的資料。除此之外,書中還用俗字譜、工尺譜記錄了官笛、羌笛、夏笛、小孤笛、鷓鴣、扈圣、七星、橫簫、豎簫等九種吹管樂器的按孔指法等。
上一篇:《兩宋詞·朱淑真·蝶戀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張震·蝶戀花》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