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前朝暮雨添花,八十真僧飯一麻。
入定幾時將出定,不知巢燕污袈裟。
這首詩寫了一位苦行僧,即詩題中的 “明惠”。
首句與暮春雨景。僧房之外的花兒,隨著終日不停的雨絲,紛紛落下。然而還有弦外之音。佛教傳說,佛祖或高僧說法時,感動天神,天花亂墜如雨。而在這里并沒有高僧說法,為什么亂紅朝朝暮暮,日以繼夜,飄墜不休,是誰感動了上天?
登堂入室,原來有位“八十真僧”。“八十”本可有兩解,一指人數,一指歲數。玩其詩意,顯然是后者。“八十”謂其年高,“真僧”則示其德劭。以下詩句,全是鋪敘一個“真”字。首先他安于貧苦,只有麻子可以果腹。麻子又稱為蕡,常被用作飼料。佛教要求信徒不貪不癡,厭離三界,斷絕塵世間的種種欲望,放棄一切享受,如此方可脫離六道輪回,涅槃寂靜,進而往生佛界。看來這位明惠和尚,是頗守教規教義的。
但這位僧人的功行不止于此。詩的后兩句描寫了他苦修禪定之法。佛教信徒在修行時,要心專神凝,不生雜念,觀想佛境。這種思維修習,便是“定”。經過長期修行,便可由定入慧,獲得悟解。此時這位僧人已經完全進入這種深沉的宗教境界,不知何時才能恢復常人狀態。最后一句“不知巢燕污袈裟”堪稱點睛之筆。前邊是敘人之行,此句則是描人之貌。燕視老僧為死物,棲其身而毫不畏怯;而僧待燕子如空無,糞著衣而全無知覺。用這樣一個細節,將心如死灰、溺于坐禪的老僧的神態狀貌,活靈活現地勾勒出來。這兩句還照應了首句,天花飄墜何時終了,大概總得老僧出定之后吧!
史載秦系甘于淡泊,鄙薄名利,曾在山中松樹下結廬居住,布衣蔬食,80余歲而終。說這位明惠老僧身上有詩人的影子,恐不為過。
上一篇:禪詩《題僧房》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題元樸上人壁》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