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經典文章賞析·曾鞏《與王向書》原文|注釋|賞析
曾鞏
鞏啟: 比得呂南公,愛其文。南公數稱吾子,然恨未相見。及至南豐,又得黃曦,復愛其文。而吾子亦來,以文見貺,實可嘆愛。吾子與呂南公、黃曦皆秀出吾鄉,一時之俊,私心喜慰,何可勝言?惟強于自立,使可愛者,非特文詞而已。此鄙劣所望于三君子也。道中匆匆奉啟。不宣。
本篇是曾鞏在旅途中,匆匆寫給朋友王向的一封短信。全篇僅百余字,但語辭質樸無華、平易流暢,行文含蓄蘊藉、一波三折,使作者對朋友的真摯情感,殷切希望躍然于紙上。這是一篇文筆簡詰、寓意深長,委婉有致的書信體散文,亦體現了曾鞏散文的獨特風格。
王向是曾鞏的新朋友,在信的開頭作者僅用了幾十個字便回顧了與王向交往的經過?!氨鹊脜文瞎瑦燮湮?,南公數稱吾子,然恨未相見。及至南豐,又得黃曦,復愛其文,而吾子亦來,以文見貺,實可嘆愛?!边@里出現了三個人物;呂南公、黃曦、王向。寫出了與王向相知、相識、交友的兩個階段。其中詳情一帶而過,唯只用了四十四個字來表述彼此的結識,真可謂惜墨如金。曾鞏是先聽同鄉好友呂南公稱贊王向,然而并未相見。呂南公,《宋史·文苑列傳》稱其“試禮闈而不偶,退筑灌園,不復進取為意,益著書,且借史筆,以袞蓋貶意。遂以‘袞斧’名所居。嘗謂士必得已于言,則文不可以不工?!笨梢妳文瞎且晃徊荒焦γ?、有獨到見解、獨具鑒賞慧眼的學者。呂南公稱贊王向的文章,然而曾鞏與王向卻“恨未相見”。這是曾鞏與王向相知的開始。接著曾鞏又在南豐見到了黃曦,愈發“復愛其文”。黃曦,宋史無考,似也是一位南豐名士。友人的兩次推崇,雖未見其人,已是使曾鞏思念不已,繼而寫王向“亦來”,曾、王終于相見。曾鞏讀王向的文章覺得“實可嘆愛”。既有以文章而深得自己敬愛的老朋友的推薦稱贊,又親自閱讀了使人“實可嘆愛”的王向之文章,這時作者與王向已由心相知到實相識??梢娫?、王向間的交往是摯友相薦,以文會友的儒士君子之交,關系非同一般。從“恨未相見”、到“實可嘆愛”寥寥數語,層次分明,作者的構思極精巧。使人對作者與王向的關系有了清晰的了解。作者緩緩敘述,似娓娓道來,顯示了作者質樸無華的文風和駕馭文字的能力。
作者在回顧與王向相交的過程之后,并沒有多用筆墨稱贊評論王向的文章如何,而是逐步遞進,從行文力求加深情感,使簡潔中又多幾分親切。作者的筆鋒一轉寫道:“吾子與呂南公、黃曦皆秀出吾鄉,一時之俊,私心喜慰,何可勝言?”“一時之俊”,即當時的俊杰之士。作者以與王向既是文友,又是同鄉而“喜慰”。王向、呂南公、黃曦三人又是家鄉的“一時之俊”,為家鄉增添光彩,同鄉人也引以為驕傲。作者內心的喜悅之情是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的。這樣,作者既肯定和推崇了王向的道德文章,又從鄉情的角度進一步加深了與王向的感情。歷來在寫給親朋故友的一般書信中,雙方情感上的溝通遞進十分重要。曾子固作為散文家頗得其要,因此他沒有在稱贊王向的文章上多費筆墨,而是著力于朋友間情感的溝通描繪,使人讀來如沐春風細雨,倍感熱誠。曾鞏向來注重友情,《曾鞏神道碑》稱曾氏“朋友有不善,以盡言其過,有善必惟揚其長,獎誘后進,汲汲惟恐不逮?!笨梢娫枌ε笥咽钦嬲\直率的。曾鞏曾上疏推薦呂南公“讀書為文,不事俗學,交貧守道,志希古人,填充師表料?!贝宋闹性枌⑼跸蚺c老朋友、同鄉呂南公、黃曦并論為“一時之俊”,這既推進深化了作者與王向的文友加同鄉的關系,同時也為后文的勸勉之語,做了必要的鋪襯。從情感上有意作出逐步遞進的安排,可見作者行文的確是頗具匠心。
肯定了王向的道德文章,深化了與王向之間的情感,作者的筆鋒又一轉,對朋友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惟強于自立,使可愛者,非特文詞而已,此鄙劣所望于三君子也?!边@是作者對朋友的勸勉,也是本文的精髓所在,似可稱為本篇的文眼。有了前文的鋪襯烘托,此時,作者委婉而又中肯地提出了忠告,語勢極自然。從語句的綰連看,似是告戒呂南公,黃曦與王向三人,而實際上主要是針對王向的?!端问贰ね跸騻鳌贩Q“向,性剛直好議論世事,取當非辨明,因不容世俗不得意,屢遷梁宋間?!痹柺橇私馔跸蜻@個人的,因此作者語重心長的勸勉王向; 要強于自重,要成為受人尊敬者,光靠文章是不行的。古人寫信從習慣上都講究恭謙含蓄,而曾鞏對王向的勸勉之詞,更是真切直率,言有所指?!对栃袪睢贩Q“公性嚴謹而待物坦然,不為疑阻,于朋友喜盡言,雖取怨怒不悔也,吁人有所長,獎勵成就之弗及,與人接必盡禮?!弊鳛?一個新朋友,作者開誠布公地對王向提出忠告,既表現了曾鞏對朋友的深情厚誼,同時也顯示出作者坦蕩的胸襟和崇高的品格。有前文友誼的回顧,輔以感情遞進的鋪襯,作者此時的勸勉忠告愈顯得與全文融為一體,自然和諧。曾鞏此文語出見心,直率而不生硬,忠言而不逆耳。顯示出作者在文章結構安排和語言的巧妙運用上的深厚功力。
王向曾針對自己的性格寫過一篇《公默先生傳》,并把自己的號“公議”改為“公默”。一“默”一“議”頗多變化,可見王向也是深有自知之明的人,或許他寫《公默先生傳》是受了曾鞏此信的影響亦謂可知。
上一篇:柳宗元《與李翰林建書》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與王庠書》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