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花雜色滿上林,舒爽耀綠垂輕陰。連手躞蹀舞春心。舞春心,臨歲腴,中人望,獨踟躕。
[賞析]
這支曲子是江南弄七曲的第一首,它的主旨,意在抒寫作者樂不忘憂、高人一籌的博大情懷。
上林,本指秦時的舊宮苑,后經漢武帝時擴建,有離宮七十余所,綿延三百余里,作為天子貴胄游獵之所。這里說的上林,是皇宮內林苑的代稱。開頭兩句: “眾花雜色滿上林,舒爽耀綠垂青陰。”描繪出一幅宮苑春色圖:眾花百卉開滿園,各色間雜,競放異彩;鮮花舒展,綠葉澤潤,蒼翠欲滴,綠滿枝頭,壓得枝干低垂,在陽光照耀下郁郁蔥蔥。真個是滿園春色,春意正濃。面對這關不住的滿園春色,人們手牽手、袖連袖,踏著細碎的有節奏的小步,蹁蹁起舞。躞 (xiè),小步貌; 蹀 (die),踏、蹈。《淮南子·俶真》: “耳分八風之調,足蹀阿陽之舞。”躞蹀,往來小步貌,即舞蹈。后來的唐詩人白居易《初到洛陽下閑游》詩:“曾在東方千騎上,至今躞蹀馬頭高。”綜合前三句,著重寫景,寫得色彩斑斕,有聲有色。
下面四句,則重在抒情。“舞春心”,是前面句子末尾三字的有意重復。是曲調對曲詞的要求,也是情緒的自然強調,而且是前面群情歡樂場面的進一步渲染。從而,將曲子的情緒氣氛,推向了高潮。接著 “臨歲腴”三字,推波助瀾,在高潮上又加了一層: 腴,半厚、富裕, 《晉書·周顗傳》: “使臣曰: ‘ (戴) 若思閑爽, 照理研幽; 伯仁(周顗)凝正, 處腴能約’。”歲腴, 即歲半, 年歲半登。這就為“舞春心”加上了歌舞升平的色彩,將國泰民安、民生康樂的內蘊溶入詩意。但是,就在人們都陶醉在這春色滿園,一片歡樂的氛圍之中時,詩人卻將筆勢一轉,以“中人望,獨踟躕”六字作結,收束全篇。中人,即作者自己;踟躕,又作躕躇,即來回走動,踟躕不前。《詩經·邶風·靜女》:“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后漢書·仲長統傳》:“躕躇畦苑,游戲平林。”作者,作為一國之君,且又是一位胸懷奇才大志的明主,自然要比官中的其他人站得高、看得遠,或是居安思危、處腴思約? 或是在思索如何將國家治理得更加富裕的治國之策? 從而使沉浸于歡樂之中的讀者,引起思索,引起回味,心潮難平。顯示了詩人作為政治家的卓識遠見。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特色是,造景色獨到,別開生面,生動形象,富有意趣; 在高潮處,戛然急轉直下; 結尾處含而不露,耐人尋味。是一首情韻獨具的抒懷之作。
上一篇:明英宗·朱祁鎮《漢江歌賜襄王》
下一篇:南唐國主·李煜《浪淘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