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
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地處長江與嘉陵江的匯合口。簡稱渝。
地勢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盤旋疊翠,巍峨雄峻,是世界聞名的山城。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夏長,秋冬短,夏季常有高溫,是長江沿岸“三大火爐”城市之一。年平均氣溫18.6℃。秋末以后,常有逆溫,形成迷霧籠罩,因此又有“霧重慶”之稱。
成渝、川黔、襄渝鐵路從城市西部通。城市西距成都504公里。長江經城市南部和東部,流入湖北省,輪船終年通航。
全市現轄9區12縣,面積22341平方公里,人口1405萬,其中城市人口300萬。
重慶歷史悠久,文化發達。因其北、東、南三面環水,好像江中的陸地,古稱江州。春秋戰國時為巴國國都。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設置巴郡,漢代改郡為州。隋朝把嘉陵江叫做渝水,所以改稱重慶為渝州。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徽宗趙佶在平定學官趙諗謀反之后,為求渝人恭服王室,下詔更名恭州。公元1190年,南宋光宗趙惇,因在此地發跡,先封恭王,后登帝位,改恭州為“重慶”,并升格為重慶府。此名歷經元、明、清三朝,沿用至今。明清兩代,四川經濟有了進一步發展。明洪武初,戴鼎將重慶城墻改石砌,“高十丈,周長十八里”,有17門,9開8閉,象9宮8卦一般,現在我們見到的重慶城門,就是明代所修。
1927年設市。抗日戰爭期間,重慶是國民黨中央政府的陪都,1939年改為中央直轄市。1949年10月后,仍為中央直轄市并為西南大行政區所在地。1954年改為四川省轄市,>1978年正式對外開放,1980年辟為對外貿易港口。
重慶自然資源豐富,工商經濟繁榮。全市有高等院校17所,科研單位二百多個,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技術開發能力。目前重慶市按功能分為11個區:市中心以政治、商業、金融、水陸客運等為主;南坪為貿易中心;銅元局以機械工業為主;石橋鋪為科技文化中心;江北嘴和彈子石以輕紡工業為主;沙坪壩為主要文化區;其余楊家坪、九龍坡、李家沱等地也都有自已的發展目標。
重慶是游覽秀麗多姿的川江風光和以雄偉壯麗著稱于世的長江三峽的上游門戶。全市可供游覽參觀的旅游點有一百多個:東面有以幽靜著稱的江北統景風光和煙波浩渺的長壽湖;西面有譽為“東方藝術瑰寶”的大足石刻和龍水湖、潼南大佛、江津四面山;南面有包括真武山、涂山、蔣山、戴山、袁山、汪山在內的,譽為“山城花冠”的南山景區和花溪瀑布、南溫泉、東溫泉;北面有北溫泉、縉云山、嘉陵江小三峽、合川釣魚城;市中區則有歌樂山以及鵝嶺公園和枇杷山公園等。
上一篇:描寫《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詩詞與文章
下一篇:描寫《金柱塔》的詩詞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