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嶂盈門實, 虛看滿座云。
憑欄松氣濕,俯扆篆煙伸。
鶯囀聲來耳,風催馨襲人。
近山佳景盛,彤殿盡良臣。
[賞析]
金陵(南京)系六朝舊都,管領東南形勝之地,而“鐘山龍盤,石城虎踞”,歷來是騷人文士詠唱沿襲的題目,可謂各逞機巧、異態百出;作為手創一代新朝、定都于此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更有著不同于一般游客泛泛吟嘆即景發興的獨特觀察角度和審美心態,故達之于詩,也就給人留下某種新的藝術感受。
首聯大開大合,起筆即辟出一個閎闊浩渺的境界,分由虛實兩端并舉對列。連峰疊嶂,蜿蜒馳走而勢無窮,“盈門”,正體現了它的數量眾多及擁簇聚攢的形態,因之以 “實”來作出質的確定。這是遠眺所見,正面呼應《望鐘山》的本題主旨。浮云飄渺變幻,流轉無常,雖繚繞座上,卻似滿而實空,所以前面先冠一 “虛”字,用 “看”字明點,不用握、把之類實字,它既描寫了自然事物的特征,更兼寫了人的心理印象,一筆雙向。此乃仰觀所得,已暗暗挪開一步,為下面預作了鋪墊。
頷聯、頸聯則全然宕出本題,就自我觸覺、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主觀感受著筆,多角度多層面的傳寫出周遭各種客觀景物的神態狀況,顯然,其注目著力處在于人 “憑欄”顧望時的境象而不在于“鐘山”。感覺到濕潤的松氣,可知林木的繁茂,那節令當是春夏匯交之際吧;從座位上俯身下察,則有篆形的御煙裊裊升騰。按,“扆”,指扆座,即御座,此與前第二句 “滿座云”之 “座”呼應。《禮·明堂位》: “天子負斧依南鄉 (向) 而立。”唐 ·陸德明 《經典釋文》 云:“依,本又作扆。”百囀流鶯,聲聲悅耳; 而陣陣風來,似乎在催送濃郁襲人的馨香。凡此等等,真教人賞心悅目,形身俱爽啊! 要之,這中間兩聯鋪排景物,描摹細致生動,工整中貫穿有流麗之氣,足可承上啟下。
尾聯緊繼前而來,直言 “佳景盛”,贊嘆留連之情溢諸言表;結句再推已及眾,謂“彤殿盡良臣”。是啊,俯視大好江山悉歸我有,全屬一家私物,滿朝臣子匍伏座前,皆為我所用,此時的躇躊滿志已不言自明了。
這首詩開端用筆較粗疏,但因氣勢浩盛,局面也較闊大,故而并不為病,反使人生豪壯之感。中間四句分寫四景,全從主體的各種不同生理心理體察落墨,見出感受的敏銳深刻。結尾兩句卻過于平直淺率,無所回味,不過從失中之得來說,倒是充分展現了封建帝王那種君臨一切的自大心態,它正是朱元璋特定個性色彩的必然流露。
上一篇:元文宗·圖帖睦耳《望九華》
下一篇:魏文帝·曹丕《雜詩(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