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看梅
砌雪無消日,卷簾時自顰。
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
香清寒艷好,誰惜是天真。
玉梅謝后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
歷代詠梅的名篇很多,有冬日賞梅,春日訪梅、折梅,也有托梅詠懷,以梅自況的,凡此種種,不勝枚舉。侯夫人這二首《春日看梅詩》算不上名篇,但它與許多詠梅詩一樣,不是單純地寫梅詠梅,而是在梅花的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由于各人心胸懷抱性格之不同,因此,與其他詠梅詩相比,它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從題目“春日看梅”可知,詩人所寫的必是春季之初、看梅之時的光景與感慨。“砌雪無消日”寫的即是冬日景象,此時石階上的落雪依然還是厚厚一層,看來還不會很快消融,嚴寒依然籠罩著土地。因而詩人的內心仿佛也被冰雪封鎖, “卷簾時自顰”寫的就是這種憂郁沉悶的心情。“時”寫次數之多,微露厭煩,故“自顰”不已。這二句透露出女詩人內心的抑郁不展和對春天的企盼。冰封雪裹,大地一片沉寂,詩人的內心也不勝悵惘,這種強烈的感受和索寞的情緒與詩人自身的生活遭遇極為相切。身為宮女談不上什么自由,不用說真摯的愛情與之無緣,即使是正常的感情需求也難以得到。囚徒般的處境,無休止的期待,使她們深切感到自己命運之悲慘,周圍的世界竟然如此寒涼。“砌雪無消日”寫的雖然是冬日的自然景象,但實際上也是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的寫照。面對著這個冰冷的世界,詩人更加渴求溫暖,那怕只有一絲一毫的安慰都能使痛苦冰釋,讓不圓滿的愿望得到些許滿足。然而,在這冷寂的天地間還有什么可堪慰藉,除了在宮中庭內悄然開放的那些梅花? “庭梅對我有憐意,先露枝頭一點春”,詩人把所有的情感所有的希望所有的愛都托付給傲寒的梅花,梅花在此成為詩人暗淡生涯中的光和熱。從美學的角度來看,這是種移情作用,但由此亦寫出詩人內心的寂寞和梅花的可愛可喜。若是說詩的開頭所拓展的意境是涼意襲人的,到了這兩句則有所改變,嚴寒中開放的梅花猶如一股春流,它是寒涼世界中傳來的春的跫音,不僅給大地帶來生機,更給孤獨的詩人帶來了喜悅。春天就要到來、嚴寒終將過去。然而,我們如果聯想及詩人的處境,不難看出,到來的春天或許將帶給詩人更多的煩惱,春天并不能掃去詩人內心的冰雪,它或許只能使宮中的歲月顯得更為漫長。詩中借助色彩相襯, 大小對比以及既“點”又“染”等手法的運用,來描寫梅花及抒發感情。階前的積雪,卷簾所見莽莽景象,使得這個世界顯得十分素潔,但也頗為寒涼。在這白色的世界里,庭院內一枝獨放的梅花顯得十分醒目,整個畫面為此變得活潑有生氣,這種色彩的強弱對比使這首詠梅短章的審美價值大為增強。同樣,在一片白莽莽的雪景之中,三兩朵梅蕊顯得十分孤單,但這些孤獨的小花卻是愛與美的象征,意味頗為深遠。
如果說第一首看梅詩寫的是看梅盼春的話,那么第二首詩則是真正的“詠梅”。第二首詩中對梅花的品格作了熱烈的禮贊。 “香清寒艷好”,贊美梅花不但色美味香,而且愈是寒冷愈開得鮮艷,具有凜然的傲骨,這不禁使人想起陸游《落梅》中的兩句詩: “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不過,陸游詩歌詠的是梅花傲然不屈、壓倒群芳的個性品格。侯夫人這首看梅詩則另有寓意。 “誰惜是天真”,在贊美梅花“香清寒艷好”之后,又為梅花雖然氣格不俗,一片真純,但卻不為人賞識而深感可惜。顯然,這里既是寫梅花,也是抒發自己的身世之感。正象其《自傷》詩中所道: “色美反成棄,命薄何可量。君恩實疏遠,妾意徒徬徨。”詩人不為人理解,得不到君王恩寵的命運,不正與色美格高的梅花不為人欣賞的遭遇一樣嗎?這不僅是一朵格高韻遠的梅花,也是一朵孤獨的梅花。 “玉梅謝后陽和至,散與群芳自在春”,如同說當春天到來之時,傲然的梅花也逐漸凋謝,它的精魂與百花斗艷爭春。元代王冕《白梅》詩的詩意與此頗相似: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在詩人們看來,傲然不群的梅花不僅是與嚴寒抗爭的斗士,也是報春的使者。不同的是,侯夫人筆下的梅花始終是作為詩人自身的形象出現,在梅花的身上溶入了詩人的品格個性乃至身世遭遇。當春臨大地,百花怒放,那朵孤獨的梅花也悄然消逝,仿佛她的命運只與嚴寒連系一起,春天是與她無緣的,她只能化成一縷香魂,在春天里與百花共享自由和歡樂,只有此時她的身心才獲得徹底的解放。盡管梅花色美味香格高,但她的命終究是悲慘的,這便是侯夫人筆下的梅花,也是封建社會中宮女命運的寫照。
上一篇:搗衣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晚登三山還望京邑|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