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子昂·登幽州臺歌①》唐詩賞析,《登幽州臺歌》原文與注釋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②
【注釋】 ①幽州:古九州之一,今河北省地。幽州臺又稱薊北樓,屬古燕國國都,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②悠悠:長久,遙遠。愴(chuang) 然:悲傷的樣子。
【鑒賞】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 (696),陳子昂隨武攸宜東征契丹,擔任參謀,武攸宜缺少謀略,屢戰屢敗,陳子昂多次給他提建議,他不但不聽,反而把陳子昂降為軍曹。雄才大略不得施展,遠大抱負徒喚奈何,在這樣的背景下,陳子昂登上幽州臺,有感于燕昭王為國家大業延攬賢才的故事,以一曲短歌抒發內心的激憤和孤獨。
當詩人站在幽州臺上,極目廣袤的北方平原,天高地闊,他心里想的應該不只是一己的命運和得失了。“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開篇橫空出世,一語驚人,突現了煢煢獨立于天地間的清高、孤傲和悲涼。縱覽古今,在地球上出現過多少生命,哪一個不是僅僅生活在此時此刻的 “現在”? 即使在同一個時代,心靈與心靈的鴻溝也無法逾越,茫茫人世,知音難覓,能賞識、理解詩人的人已 “前去”,還“未來”。兩個 “不見”,包含了萬千思緒,有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憤慨,有壯志難酬的孤獨寂寞,有對宇宙人生的深沉思索……
只有天地是永恒的,只有自然是永恒的,我們都不過是匆匆過客。詩人登樓眺望,想到人生短暫,古人早已面目全非,而天地依然渺遠,那種人類個體置身于歷史長河的孤獨,那種無人溝通的靈魂的孤獨,使詩人悲從心生,不由得潸然而淚下。三四兩句借景抒情,直抒物是人非的孤獨凄涼與郁郁不得志的傷感。
這是一首五言七言交錯的古詩,慷慨悲涼,大氣磅礴,蒼勁有力,全詩緊緊圍繞思想感情表達的需要,完全掙脫了形式的羈絆,文意縱橫恣肆。詩中的感悟已經跳出了個人的悲歡,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命運的普遍思考,具有超越時空的哲學意義,因而獲得廣泛的共鳴。其形式與內容都對后世詩歌的發展產生過很大影響。
上一篇:《杜甫·登岳陽樓》唐詩賞析,《登岳陽樓》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王之渙·登鸛雀樓》唐詩賞析,《登鸛雀樓》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