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馮夢龍小說《喻世明言》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沈小霞相會出師表
(全文略,據人民文學出版社本《古今小說》并參考《今古奇觀》。)
馮夢龍(1574—1646),字猶龍、公魚、子猶,號龍子猶、墨憨齋主人、詞奴等。長洲(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幼時聰慧,富有才情。博覽群書,不受羈絆,對離經叛道之說“奉為蓍蔡”,久困于諸生之間,因將目光轉向社會,駘蕩忘檢,過著“逍遙艷冶場,游戲煙花里”(王挺《挽馮猶龍》)的生活。深入下層,與歌妓交往,使他接觸了民間文學并從中汲取養料,后來便從事通俗文學工作。晚年入國子監,崇禎年間官福建壽寧縣知縣。一任期滿,歸隱鄉里,清兵入關后憂憤而死。他在民間歌曲、通俗小說和戲曲方面都有貢獻,而以小說為最,著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史稱三言。
中國古代漫長的封建王朝中,有一批臭名昭著、位居樞要的大奸巨猾,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檜、明朝的嚴嵩、魏忠賢等人,便是此中典型。但是,就在他們炙手可熱、權勢蓋天的時候,也有一批鐵骨錚錚的硬漢,敢于去碰硬,或者抗言廷對,慷慨激昂,或者進章彈劾,痛陳罪狀。他們的凜凜正氣,顯示了人的尊嚴,給我國歷史增添了光彩。這種斗爭,習慣上稱為“忠奸斗爭”。
選自《古今小說》即《喻世明言》的《沈小霞相會出師表》便是一篇描寫忠奸斗爭的著名短篇小說。故事經歷的時間從沈鍊擔任錦衣衛經歷開始,約在明嘉靖的中葉,一直到嚴嵩、嚴世蕃父子倒臺之后數年,前后共十余年。涉及的地域除政治中心京城外,還有西北邊陲(保安)、沈小霞居家的會稽(浙江)、沈鍊夫人和小兒子被流放的云州(山西)。在這樣的長遠廣袤的時空條件下,這場忠奸斗爭的起伏曲折及其結局是驚心動魄的。
故事的開始,沈鍊用巨觥給嚴世蕃灌酒。強迫對方飲酒,看來是意氣之爭,實際上卻是人格之爭。意在表示: 你可以這樣對付人,我也可以這樣對付你,使雙方在氣勢上處于對等地位。接著,沈鍊又一不做、二不休,告發嚴氏父子罪狀,結果以“謗訕大臣”的罪名被發到“口外為民”。沈鍊到了保安,斗爭逐步推向高潮,較量的結果,沈鍊被誣以私通白蓮教的罪名瘐斃,兩個兒子也同時被害,沈夫人和小兒子避難轉徙到極邊去居住。在紹興居家的沈小霞也被作為“欽犯”提京,欲在途中加害于他。從整個斗爭過程可以看出嚴氏父子對沈家的迫害是極其殘酷綿長的。
小說中給我們展示了兩組人物。一組是奸佞之輩,這組人物的最高層是嚴嵩和嚴世蕃,中間一層是有相當職位的路楷、楊順,下面一層是作者隨手編出的張千、李萬。這幾個層次的人物,構成了封建統治的網絡。另一組是沈鍊這一方,也有幾個層次的人物,中心人物是沈鍊這樣的硬漢,中間層次有賈石、馮主事這樣的“義友”,外圍層次有善惡分明的“父老”們。在這色彩分明的對壘雙方中,最值得重視的是各自的中間層次人物。奸佞一方的路楷、楊順,是嚴相國的知心,他們見了狼現羊相,見了羊現狼相。遇到韃靼入侵吃了敗仗沒法交代時,卻會割下老百姓的頭去冒功邀賞。他們替主子除了仇人沈鍊之后,竟然“升遷三級”。他們為了要使“相國知我用心”,主動討好。要把沈鍊斬草除根,除了殺死在沈鍊身邊的兩個兒子外,又去迫害遠在會稽的沈小霞。忠義人物一方的中間人物也很有特色。保安的賈石,把自己的住宅讓給沈鍊居住,沈鍊瘐斃后,又買出尸首安葬,后來又幫沈家遺族團聚。濟寧的馮主事冒著極大的風險掩護收留沈小霞,耽擱了自己起復做官,這種提心吊膽窩藏“欽犯”的日子長達8年之久。我國古代在人際關系中特別講究一個“義”字。“義”的內涵極為豐富。當然,“義行”要看施行在什么人身上。例如“三言”中有一篇《徐老仆義憤成家》,寫義仆幫主人興家,意義似乎不大。本文中的義行是為了救助忠臣、烈士,便具有了崇高的色彩。在這篇小說中,忠奸雙方的中間層次人物都寫得極為豐滿,使古典小說的人物譜避免了簡單化。
這篇小說描寫的基本上是真人真事。用現在的術語來說,這是一篇“紀實小說”。故事的前半段寫沈鍊抗奸被害,和后來《明史》列傳第九七卷《沈鍊傳》的記載基本相符。故事的后半段寫聞氏用了巧計使沈小霞從捕役手中脫逃,是當時人江進之《明十六種小傳》所記載的,又見《智囊補》、《情史》、《古今情海》、《古今閨媛逸事》、《遣愁集》等書。小說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實,都和歷史相合。例如,路楷、楊順是兩個實有人物,沈鍊的出身經歷也都符合史實,寫扳倒嚴氏父子經過了吳時來劾罷楊順、路楷,藍道行扶乩向皇帝進言,鄒應龍劾戍世蕃,林潤再劾世蕃通倭等一系列過程,也和史實一致。據考,小說中也有一些與事實出入之處,可以不必細辨。明朝末葉,社會動蕩,小說戲劇創作十分活躍,其中有一股專寫時事的“時事傳奇”、“時事小說”,專門反映剛剛發生的重大社會事件,這是一種十分可貴的文藝風尚。例如,明末時抨擊魏忠賢的劇本就有《水山記》、《磨忠記》等六七種,明朝熹宗天啟六年(1626)在蘇州發生了抗魏黨的“鬧市斗爭”,劇作家李漁和他的朋友畢魏、葉時章、朱素臣等只用幾個月時間就寫成了時事劇《清忠譜》演出。《沈小霞相會出師表》的事實發生在明隆慶年間(1570左右),收入《古今小說》結集出版是在天啟元年(1621),講說故事和話本初稿當在其前,與真事相隔三四十年,還應該列為“寫當代的”作品之列。這類作品的巨大社會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這篇小說是“三言”中優秀的“擬話本”之一。一般認為,“三言”是話本和擬話本的混合體。在“三言”之前的話本集《清平山堂話本》和《京本通俗小說》是真正說話人的底本——話本。在“三言”之后的《拍案驚奇》(“初刻”、“二刻”)等書,主要是文人仿作即擬話本,也有少數話本雜在其中。話本和擬話本在文風、用語上有相當的區別。“三言”中哪幾篇是話本,哪幾篇是擬話本,雖然不能全部一一確指,但一般認為,《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沈小霞相會出師表》是兩篇寫得最好的擬話本。有人認為這兩篇是馮夢龍本人的作品,但沒有什么證據,只能算是大膽的猜測。《沈小霞相會出師表》這篇擬話本上半段與正史本合,氣勢比較闊大,下半段來自稗官野史,場面相當幽隘,而小說作者把二者拼合,卻能做到文氣貫通如出一轍。小說中的上層、中層人物都嚴守事實,而在語言、行動、心理等方面,都有細致的刻畫。例如,對楊順、路楷討好嚴嵩的心理活動,很顯出奸佞之輩的心機。小說中的下級廝役張千、李萬之流,作者聲明是隨手取名杜撰出來的,卻也描寫得有個性特色。小說把沈鍊書錄的《出師表》作為大關目,用來襯托沈鍊的性格,勾連故事的情節。這一手法是明人戲劇、小說慣用的技巧。“三言”全書中有十多篇就是用這個手法來題篇名的。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中的百寶箱,《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的珍珠衫便是。后來,根據這篇小說改編成的傳奇,也就用《出師表》作為劇名了。
上一篇:韓愈文《原道》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散文·夏完淳文《獄中上母書》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