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梁啟超·紀事詩》原文賞析
猛憶中原事可哀,蒼黃天地入蒿萊。何心更作喁喁語,起趁雞聲舞一回。
梁啟超是近代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年輕時即有感于清廷政治腐敗,與康有為一起積極從事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失敗后,他曾東渡日本,這首詩便是當時寫的,詩中強烈反映了他對國事的關懷和振興中華的決心。
詩中化用了著名的“聞雞起舞”的故事。據《晉陽秋》和《晉書·祖逖傳》,晉代祖逖和劉琨均懷壯志,且同辟司州主簿,情好綢繆,中夜聞雞鳴而俱起,曰: “此非惡聲 (古人以半夜雞鳴為不祥) 也”,遂舞劍習武。后代用這個故事,皆借以抒發有志之士及時努力之豪情。
作者在百日維新失敗后,東渡日本,遠離神州是非之地,已經得到政治上的避難場所,可以暫享片刻安寧。他既可以潛心學問,也可以享受個人家庭生活樂趣。于是他的生活中也就有了一些日常的,與政治無干的話題。然而,作為一個愛國志士,亡命的生活并不能使他意志消磨,也不能使他完全忘記國家民族的苦難。
“猛憶中原事可哀” 中的“猛憶”兩字,就寫出了他內心潛伏著深刻的不安。盡管平時未能表現出來,但這種不安卻深藏在他的潛意識中。有時中夜夢回,便會突然想起祖國國內的情況,而深感哀痛。“蒼黃”一辭源出 《墨子》,本謂絲經染色則易變,引申義為天翻地覆。孔稚圭《北山移文》云: “蒼黃反復。”就是天翻地覆。“蒼黃天地入蒿萊”則是說中國政局動蕩,百事荒廢,有待治理。詩人還有什么心情低低地談說兒女私情呢?三、四句便寫到: “何心更作喁喁語,起趁雞聲舞一回。”詩人將聞雞起舞的情事安排在燕婉溫馨的閨房內,更見得他的頑強意志和英雄本色不可消磨。
上一篇:古詩《何景明·答望之》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佚名·至正丙申松江民謠》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