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楨詩《贈徐幹》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拘限清切禁,中情無由宣。思子沉心曲,長嘆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遷。步出北寺門,遙望西苑園。細柳夾道生,方塘含清源。輕葉隨風轉,飛鳥何翻翻。乖人易感動,涕下與衿連。仰視白日光,皦皦高且懸。兼燭八纮內,物類無頗偏。我獨抱深感,不得與比焉。
(據胡刻 《文選》本,下同)
《贈徐幹》寫詩人對徐幹的懷念和自己的苦悶和傷感。
徐幹與劉楨交誼甚密。當時徐幹在西掖(中書省的別稱)任職,劉楨因平視甄氏被判在禁省做苦工,所以寫了這首懷念詩。
“誰謂相去遠,隔此西掖垣。”起句以反詰句式道出兩人住處相近,隱含友情密切而不疏遠。語氣急促,內心騷動強烈,從而為下文抒情創造了濃烈的氣氛。詩人認為,知心的朋友決不會因隔離而淡忘彼此的感情,然而現實的一堵墻卻高不可踰,各在一方難以見面以抒說衷情。“拘限清切禁,中情無由宣。”詩人因受宮廷禁令限制,無法當面向徐幹宣泄內心的苦悶。這兩句點明相隔西掖垣的原由,流露了詩人無限辛酸。“思子沉心曲,長嘆不能言。” 寫思念徐幹之情沉重,氣結難言。這是從情感上寫思念之深。“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遷。”寫因思念對方而行動失常,坐立不安,來回走動。這是從行為動作上的失常寫思念失常。詩人終于克制不住熾烈的思情,出門遙望徐幹住處;“步入北寺門,遙望西苑園。”北寺是劉楨當時的住處; 西苑園是徐幹住處。
以上是第一段,寫沉重思念徐幹和激動不安的情緒。
“細柳”以下四句,寫詩人步出北寺門后所見的一路景物從而宕開思緒。“細柳夾道生,池塘含清源。”動詞“夾”和“含”可算用得準確而傳神,賦動感于靜物,生動地表現了大自然生機蓬勃、清秀動人的景觀。“輕葉隨風轉,飛鳥何翻翻。”不論是無生命的輕葉,還是有生命的飛鳥,一切都是那樣地輕盈靈動,活潑舒展。清秀的景色,盎然的生機,往往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但常能使人想到相反的方面,引起嘆悲哀傷的感慨。這種以樂景寫哀的反襯手法在詩歌中是常見的。詩人以眼前的秀美動人的景象作為感興的媒介,聯想到自己不幸的遭遇,不禁激動不已,淚流衣襟: “乖人易感動,涕下與衿連。”此處以樂景反襯傷感,收到了“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王夫之《姜齋詩話》)的藝術效果。
以上是第二段,寫所見之景物及由此引起的感傷之情。
“仰視”以下六句又一次宕開,詩人運用比興手法委婉而曲折地訴說了自己的不幸和苦悶,流露了對社會不平的怨憤。“仰視白日光,皦皦高且懸。”這里明寫高懸的白日,暗以白日比喻朝廷。“兼燭八纮內,物類無頗偏。”此處明講太陽照著天地之間,無所偏頗地照耀著眾物,暗說朝廷對臣民的恩德無所不及。“我獨抱深感,不得與比焉。”唯獨我深感遺憾,不能與眾物相比得到太陽的恩照,也就是說,唯獨我深感遺憾地不能與眾人相比得到朝廷的恩澤。語意中充滿了哀怨之情。當時徐幹在中書省任職,得到曹氏父子的禮遇,詩人向他傾吐衷腸,隱含得到他幫助的期望。
徐幹閱此詩后,曾作《答劉楨詩》: “與子別無幾,所經未一旬。我思一何篤,其愁如三春。雖路在咫尺,難涉如九關。陶陶朱夏德,草木昌且繁。”這首應答之詩,表達了徐幹對劉楨的深切思念,對他不幸遭遇深有悲愁,最后親切勉勵他等待時機,總有一天會“草木昌且繁”的。
上一篇:劉楨詩《贈從弟》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曹植詩《贈白馬王彪·并序》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