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楊維楨詩《題蘇武牧羊圖》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未入麒麟閣,時時望帝鄉。寄書元有雁,食雪不離羊。旄盡風霜節,心懸日月光。李陵何以別,涕淚滿河梁。
(據《元詩選》初集《鐵崖集》)
楊維楨(1296—1370),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浙江諸暨人。是元代著名的詩人,他的詠史、題畫詩,時有佳作,人稱“鐵崖詩”。《題蘇武牧羊圖》是其中的一首。
蘇武保存民族氣節的風范,漢之后的詩人,不斷有詩贊頌。文天祥的《正氣歌》中有“在漢蘇武節”的頌歌。元代的周志遠在自題其像時以蘇武為榜樣律己,喟嘆自身“十年塵土變形容”,并從蘇武的不幸到最終的榮幸,得到鼓舞力量。漢族士大夫寄身于元朝籬下,漢族的意識不會泯滅,這種寄人籬下之感,常會從蘇武身上找到共鳴,希望能像蘇武一樣苦度眼前之不幸,能有將來的榮幸。思漢唐,慕蘇武,是一種懷故國、存希望的思想表現。蘇武能從長期的遭難中最終功成名就,畫像于麒麟閣,封賞爵祿,而李陵卻最終徒抱向隅之悲,其中的原因何在呢?楊維楨這首詩,用形象的描寫給我們深刻的啟示。
楊維楨擅長樂府歌行,而這首詩卻是五律。首聯“未入麒麟閣,時時望帝鄉”,寫出蘇武功成之前身在異域,就有一顆時時思國懷鄉的忠心,開門見山地點出了蘇武之所以能功成名就的原因。頷聯“寄書元有雁,食雪不離羊”,首句和首聯第二句相映襯: 蘇武忠心于漢廷,漢廷也不忘懷蘇武。相輔相成,銜接緊湊。“食雪不離羊”和頸聯第一句“旄盡風霜節”所展現的畫面形象相照應。北海莽原,大雪皚皚,蘇武嚙雪為食,以羊為伴,持旄節,熬盡風霜,節旄脫盡,蘇武“食雪不離羊”、堅貞不渝的耿耿忠心終于得以昭示,像日月一樣光照人間。“心懸日月光”是首聯“時時望帝鄉”的升華,歌頌了蘇武堅貞不渝的赤膽忠心,是全詩的主旨所在。尾聯“李陵何以別,涕淚滿河梁”,化用所傳的李陵別蘇武之詩為二人作對比。在此,詩人對蘇、李二人作了深刻評價;堅心矢志者終究如愿以償,屈辱變節者則悔恨莫及。
詠史詩是楊維楨的主要題材之一。其詩好學李賀、盧仝之奇詭。這首詩與他的其他詩相比,卻較少奇僻,較少模仿,而以平實、質直見勝。但其內容和主旨并未超出其所本的《漢書·蘇武傳》,并沒有作出更深入的拓展和深化。
上一篇:詩歌·黃庭堅詩《題竹石牧牛》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王安石詩《題西太一宮壁》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