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賀新郎(乳燕飛華屋)》
夏景
乳燕飛華屋,悄無人、桐陰轉午①。晚涼新浴,手弄生綃②白團扇,扇手一時似玉。漸困倚、孤眠清熟,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③,又卻是,風敲竹④。
石榴半吐紅巾蹙⑤,待浮花、浪蕊都盡⑥,伴君幽獨。秾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⑦。又恐被、秋風驚綠⑧。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觸。共粉淚,兩簌簌⑨。
【注釋】
①桐陰轉午:桐樹陰影移動,天已到午后。
②生綃:生絲織成綢布。
③瑤臺曲:瑤臺幽深處,代指仙境。
④又卻是二句:原來是風吹竹聲。李益《竹窗聞風寄苗發司空曙》詩:“開門復動竹,疑是玉人來。”
⑤石榴句:形容石榴花開如同紅巾褶皺。白居易《題孤山寺山石榴花示諸僧眾》詩:“山榴花似結紅巾”。
⑥待浮花二句:謂待輕浮庸俗的花卉凋謝凈盡,讓榴花陪伴你幽閑孤獨。
⑦秾艷二句:謂艷麗的榴花心事重重,此處語義雙關。
⑧秋風驚綠:謂秋風吹來,榴花凋落,綠葉蕭疏。
⑨共粉淚二句:謂美人眼淚與榴花一同紛紛下落。簌簌,下落的樣子。
【評點】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引《古今詞話》:“蘇子瞻守錢塘,有官妓秀蘭,天性黠慧,善于應對。湖中有宴會,群妓畢至,惟秀蘭不來,遣人督之。須臾方至,子瞻問其故,具以發結沐浴,不覺困睡,忽有人叩門聲急,起而問之,乃樂營將催督之,非敢怠忽,謹以實告。子瞻亦恕之。坐中倅車屬意于蘭,見其晚來,恚恨未已。責之曰:必有他事,以此晚至。秀蘭力辯,不能止倅之怒。是時榴花盛開,秀蘭以一枝藉手告倅,其怒愈甚。秀蘭妝淚無言。子瞻作賀新涼以解之,其怒始息。……子瞻之作,皆目前事,蓋取其沐浴新涼,曲名賀新涼也。后人不知之,誤以為賀新郎,蓋不得子瞻之意也,子瞻真可謂風流太守也,豈可與俗吏同日語哉!”苕溪漁隱曰:野哉楊湜之言,真可入笑林,東坡此詞,冠絕古今,托意高遠,寧為一娼而發邪?“簾外誰來推繡戶,枉教人、夢斷瑤臺曲,又卻是、風敲竹”,用古詩“簾卷風竹動,疑是故人來”之意。今乃云“忽有人叩門聲急,起而問之,乃樂營將催督。”此可笑者一也。“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濃艷一枝細看取,芳心千重似束。”蓋初夏之時,千花事退,榴花獨芳,因以中寫幽閨之情。今乃云“是時榴花盛開,秀蘭以一枝藉手告倅,其怒愈甚。”此可笑者二也。此詞腔調寄賀新郎,乃古曲名也。今乃云:“取其沐浴新涼,曲名賀新涼,后人不知之,誤為賀新郎。”此可笑者三也。詞話中可笑者甚眾,姑舉其尤者。第東坡此詞,深為不幸,橫遭點汗,吾不可無一言雪其恥。
陳鵲《耆舊續聞》,陸辰州子逸曾于晃以道家見東坡真跡。晃氏云:“東坡有妾名朝云、榴花。朝云死于嶺外,……惟榴花獨存,故其詞多及之。觀‘浮花浪蕊都盡,伴君幽獨’,可見其意矣。”
曾季貍《艇齋詩話》:東坡《賀新郎》在杭州萬頃寺作。寺有榴花樹,故詞中云石榴。又是日有歌者晝寢,故詞中云:“漸困倚孤眠清熟”。其真本云:“乳燕棲華屋”,今本作“飛”,非是。
吳師道《吳禮部詩話》:東坡《賀新郎》詞,“乳燕飛華屋”云云,后段“石榴半吐紅巾蹙”以下,皆詠榴……別一格也。
沈際飛《草堂詩余正集》:換頭單說榴花。高手作文,語意到處即為之,不當限以繩墨。……榴花開,榴花謝,以芳心共粉淚想象,詠物妙境。……苕溪正之誠然,而為秀蘭非為秀蘭,不必論也。
黃蓼園《蓼園詞選》:前闋,是寫所居之幽僻;次闋,又借榴花以比此心之蘊結,未獲達于朝廷,又恐其年已老也。末四句,是花是人,婉曲纏綿,耐人尋味不盡。
上一篇:葛長庚《賀新郎(且盡杯中酒)》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