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詩《將進酒》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岑夫子,丹邱生,將進酒,杯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將進酒》約作于天寶十一年(752),當時,李白正與岑勛在元丹丘的潁陽山居作客,詩人有《酬岑勛見尋元丹丘對酒相待以詩見招》,本詩提及的“岑夫子、丹丘生”,便是這兩位友人。《將進酒》本是樂府舊題,大抵以“飲酒放歌”為意,李白運用這個舊題,表面上是任達放縱,而全詩以“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蕭士赟《分類補注李太白集》)為詩脈,整篇淋漓酣暢地抒發酒興詩情,實際上還是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的悲憤,真實地熔鑄了詩人的性格情感和藝術個性。
詩一開始,連用兩組排比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以豪邁奔放的氣勢,不同凡響的意想,抒發了自己對時光飛馳、人生短暫的無限悲嘆。想落天外、突兀驚人的發端,造成全詩大開大闔的氣勢,增強感情色彩。這種結構方法,詩人是常常運用的,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沈德潛認為“這種格調,太白從心化出”(《唐詩別裁》),確實道出了李白藝術個性的真諦來。“人生得意”兩句,詩意來一個逆轉,由開端的悲嘆翻作縱情享樂,直至“將進酒,杯莫停”前后十句,極寫趁此良辰美景友朋聚首之機,定當舉杯痛飲,盡情地享受短暫的歡樂。“人生得意須盡歡”,李白何嘗“得意”?“天生我材必有用”,富有才華的詩人何時被重用過?這些詩句都是懷才不遇的失意者從心底發出的激憤語,讀者便能體察到縱情享樂不過是為了排遣內心的痛苦。對酒需要放歌,“與君歌一曲”以下八句,詩中之歌,是神來之筆,說的是古往今來,圣賢不足道,榮華不足貴,只有像曹植那樣“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才能留芳百世。百代善飲的人很多,為什么李白偏偏要舉出“陳王”曹植來?曹植懷“八斗之才”,卻備受曹丕、曹叡猜忌排斥,有才志而難以施展,李白的心志與之相通,所以在這首飲酒放歌的詩中要特別標舉曹植。詩的最后一個層次,筆峰一轉,“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詩人反客為主,連連呼出僮兒,將“五花馬”、“千金裘”賣掉,換來美酒,與友人暢飲。結穴處“與爾同銷萬古愁”,跟開端緊相呼應,總綰全篇,有千鈞之力。“萬古愁”,既指人生不得意之愁,又指“我”才未用之愁;既指千年前曹植一輩人之愁,又指“我”及元丹丘、岑勛等人之愁,顯示出“愁”之深厚、廣邈。
本詩打破了傳統的溫柔敦厚的詩教,抒發的情感非常強烈,將內心郁結的憤懣直接傾瀉出來;詩筆幾度跌宕,幾度轉折,詩情從悲轉樂,轉而狂放、激憤,再轉而狂放,在通篇雄豪的氣概里透露出抱才難展、人生失意的愁緒。全詩以七言為主,間以十字長句和三字短句,句式參差錯落;用韻平仄相間,急遽更換,使全詩的音韻流暢而富有變化。這些形式,與全詩情感的迅速交替,表達上的大開大闔相配合,和諧一致。沈德潛《唐詩別裁》說:“讀李詩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遠宕逸之神,才是謫仙人面目。”《將進酒》是一篇充分反映李白這種藝術個性、體現謫仙面目的好詩。
上一篇:詩歌·魏源詩《寰海十章》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詩歌·龔自珍詩《己亥雜詩》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