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詩經·國風·王風《君子于役》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這首反映徭役給人民帶來沉重災難的思婦詩,共有兩章。
首章,抒發思婦懷念久役不歸的丈夫的心情。這個山村民婦稱他的丈夫為“君子”,表現出她對丈夫的無限尊敬和熱愛,透露出夫妻之間相親相愛的感情。這樣的親人遠役在外,既不知道他的歸期,又不知道他的定點,怎能不引起她懷遠之情呢?“曷至哉?”問得是多么懇切,感情又是多么強烈啊! 首三句暴露了當時徭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災難與痛苦,表達了苦難人民對統治階級的不滿,抒發了思婦對其丈夫深切懷念的心情。丈夫去服這樣無歸期無定所的勞役,她時時刻刻都在掛念著,特別是在日之將暮時分,這種思念就更難以忍受。她看到夜幕降臨了,雞宿了,牛羊從山坡下來了。正是行人當歸時,偏偏自己的親人不能回來,這窘境叫人“如之何勿思”呢?對此,朱熹說:“君子行役,不知其還反之期,且今亦何所至哉?雞則棲于塒矣,日則夕矣,羊牛則下來矣。是則畜產出入,尚有旦暮之節,而行役之君子乃無休息之時,使我如何而不思也哉?”(《詩集傳》)讀這樣的詩章,我們似乎聽到了思婦默默的嘆息聲,她思念丈夫的深厚感情,透過這深沉的嘆息巧妙地綿綿不斷地吐露了出來,在嘆息之中飽含著對無休止的徭役的控訴與揭露。
第二章,進一步抒發思婦對丈夫懷念。這一章寫得更具體更深刻。她思念役人的感情前進了,希望丈夫歸來的愿望退卻了。朱熹說:“君子行役之久,不可計以日月,而又不知其何時可以來會也。亦庶幾其免于饑渴而已矣。此憂之深而思之切也。”(《詩集傳》)“不日不月”,丈夫去服役不可以日月來計算了,可見服役時間之久。“曷其有佸?”何時才能回來團聚,可見思念之切。“君子于役,茍無饑渴”,丈夫服役不能回來也罷,只要在外平安無事無饑渴之苦就算萬幸了。這種思念上的前進,希望上的退卻,表現了她在丈夫被迫遠離不能回來的情況下對親人無微不至的關懷和深切的想念。這一祝愿之辭,蘊含著無限的憂愁和純樸而深厚的感情,反映了被統治者當牛馬驅使的服役者所遭受到的饑渴困頓之苦。
這首詩主要寫了思婦對丈夫的懷念,揭露了繁重徭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饑渴困頓和室家離散之苦,表現了勞動人民對統治階級的不滿和怨恨。
真情實景,情景交融,是本詩的特點。方玉潤說:“此詩言情寫景可謂真實樸至,宣圣雖欲刪之,亦有所不忍也。況夫婦遠離,懷思不已,用情而得其正。”(《詩經原始》)這種以情繪景和以景托情的表現方法,顯得情感更為真實而純厚,使詩有了極大的感染力,詩上下兩章都寫了“雞棲于塒(桀),日之夕矣,羊牛下來(括)”的山村傍晚景色,沒有一點鋪陳夸飾的描寫,就給我們展現出一幅清新的畫面,我們不僅領略到山野農村的風情和勞動的氣息,而且似乎看到了在暮色蒼茫、炊煙裊裊的傍晚時分,一個個滿身塵土手執長鞭的牧民趕著群群牛羊,揮著響鞭,下了山坡,進了村莊,一個山村婦女依傍著柴門,望著歸來的牛羊,默默地在嘆息,痛苦的淚水不時地淌落,似乎還聽到了牛羊的歡叫聲。她看到別的人家在這個時候都能團聚,連家禽家畜都能進窩歸圈安歇,偏偏自己的親人不能回來過團聚生活,怎能不憂傷呢?在思念親人、痛苦不已的同時,自然激起對統治階級的殘酷徭役的憎恨。此詩境界如此完美也在于它取景典型。從時間來看,是天色將暮之際(“日之夕矣”),這一特定時間所呈現出來的景色,是蒼茫的、暗淡的,這最容易引起愁苦人們的深思系念之情。從事件來說,是太陽落山之際的家禽家畜進窩歸圈的常見小事,試想牲畜家禽尚能歸宿,而人當歸不歸,這又怎能不讓思婦產生倍加念遠的愁情呢?從地點來說,是門口、村頭,這正是一般農人迎送親人和勞動之后回家必經之地,當然也是思婦的丈夫往昔從事農牧勞動后回家的老路。她看到這些地方,自然要引起對往事的回憶,對丈夫的冥想。不難看出,詩里選擇的景物,不僅符合抒情主人公的身份和思想,而且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所以它最能感動人。
這首詩還有其獨特的抒情方法。“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這些敘事兼抒情的語句,表面上淡如白水,細細體味又濃如純蜜,它絲毫不加雕飾渲染而自然質白地說來。尤其是詩的第三句“曷至哉?”使思婦的心扉敞開了,那情激語切的問話,使讀者感受到她隨著無歸期無定所的敘說而逐漸強烈起來的深沉感情。在這一敘事抒情的基礎上,引起了對“雞棲于塒”等景物的描寫。在景物描寫的烘托下,又進一步引出愈加強烈的直接抒情。前一敘事抒情是后一寫景的基礎,后一寫景又是再后一直接抒情的前提,這一由情到景、再由景到情的抒情藝術,把思婦一步深似一步的思情抒寫得淋漓酣暢。
這首詩之所以寫得那么有詩情畫意,就在于它寫的是眼前的實景,抒發的是思婦的真情,用的是農戶習以為常的口頭語,說的是長期聚積在心底的話。它是人民生活、思想的真實反映,形成了平易淺淡、樸實淳厚的風格。誠然,精煉的語言、恰當的句式,是一首好詩不可缺少的條件,但這首詩的美,并不完全在于字句用得準確穩妥,主要在于詩境和形象是生活的真實反映。這就啟發我們,只有深入生活、體驗生活,才能寫出有真情實感的好詩來。
上一篇:散文·蘇軾文《后赤壁賦》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
下一篇:陰鏗詩《和傅郎歲暮還湘州》原文|注釋|譯文|翻譯|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