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蕑兮。
女曰: “觀乎?”
士曰: “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 “觀乎? ”士曰: “既且。”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詩經·鄭風》
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本詩是“后世冶游艷詩之祖。”是的,這是一首最早敘寫我國古代上巳節春游的風俗詩篇。 “鄭國之俗,三月上巳之辰,兩水之上,招魂續魄,拂除不祥。”(《后漢書》“袁紹傳注”引“韓詩薛君注”。)上巳節本是指農歷三月上旬的巳日,曹魏以后改定為三月三日,從此相沿成俗,為我國古代傳統的游春節日。這首詩所描敘的正是春秋時期鄭國上巳節,青年男女于溱、洧兩岸踏青修禊、歡樂聚會的動人盛況。詩共兩章,以回環往復的重章疊唱,渲染出了令人陶醉的盎然春意和節日氛圍。
此詩是以旁觀者的口吻來敘寫的。隨著流動的人潮,詩人首先用全方位搖轉式的長鏡頭,攝下了春水渙渙的溱、洧兩河,以及手持蕑(jian 香蘭)的男女人群、熙熙攘攘涌向河邊的熱鬧場景。開始這四句詩對節日環境作了全景式的綜合描繪。接著敘寫線索從全景鋪陳中岔了開去,以特寫、對話的方式,把鏡頭對準了萬千男女中典型的一對:女曰:“觀乎?”——咱們看看去吧?士曰:“既且(同‘徂’,往)。”——已經去過了。 “且往觀乎!洧之外,洵訏且樂。”——再去看看吧!洧水那邊可真是寬廣好玩啊。在寫景敘事中插入的這幾句充滿生活情趣的對話,不僅透露了一位活潑天真姑娘對春光和愛情熱烈向往的心聲,而且還使詩歌的鋪敘呈現出曲折變化的姿態。
詩人的目光隨著這對情侶的行蹤,很自然地又回到了如火如荼的河邊,只見游春的男女青年在調笑戲謔享受著青春的歡樂。終于人潮漸散,在戀人們互贈勺藥香草的依依道別聲中,詩歌戛然結束。結尾部分,清新含蓄,令人神思,引人遐想。
在語言形式上,本詩突破了《詩經》四字句的規整格式,錯落有致地雜用了二、三、四、五字等句型,從而活脫傳神地刻畫了士女戲謔的藝術形象;并且語順句諧,增加了本詩韻律、節奏和諧輕快的美感。
上一篇:《漁樵耕讀春夏秋冬》原文|賞析
下一篇:《火炮》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