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姬自刎(虞姬別霸王)》|出典|釋義|例句
【出典】《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史記正義》:“《括地志》云:‘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里。長老傳云項羽美人冢也。’”又,《史記正義》引《楚漢春秋》中記虞姬和項王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又,宋·范成大《虞姬墓》詩:“劉項家人總可憐,英雄無策庇嬋娟。戚姬葬處君知否?不及虞姬有墓田。”
又,宋·曾鞏《虞美人草》詩(一說許彥國作):“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先飛,青血化為原上草。”又,元·王伯成套曲[般涉調·哨遍]《項羽自刎》中[耍孩兒]:“唯除個植楚懷忠政,錯認做奸人暗等。誤截一臂不任疼。猛魂飄已赴幽冥。碧澄澄萬里天如水,明朗朗十分月滿營。馬首立虞姬氏,翠蛾低斂,粉淚雙擎。[么]絕疑的寶劍揮圓頸,不二色的剛腸痛。怎教暴露在郊墟,惜香肌難入山陵,望碧云芳草封高塚。對黃土寒沙赴淺坑。傷情興,須臾天曉,仿佛平明。”又,元·張時起有雜劇《霸王垓下別虞姬》,已佚。
【釋義】《史記·項羽本紀》記虞姬事,并未說明她是否自刎,但后世有“虞姬墓”。歷來詩人對虞姬多有歌詠,皆以為自刎死。又,宋金雜劇、院本多有霸王劇目,最完整的、涉及虞姬的劇本應是元代張時起的《霸王垓下別虞姬》,惜已佚。而元代保留戲曲、小說中霸王故事最多的,是王伯成的套曲。其中說到霸王馬上別虞姬,虞姬立馬首,拔劍自刎,這也應是張時起劇本的關目。
【例句】①你你你,做了個別霸王自刎虞姬。(關漢卿雜劇《包待制智斬魯齋郎》第二折[梁州第七])張珪與妻相別,借用霸王別姬典故。“自刎”事自然是虛的。②我做了別虞姬楚霸王,全不見守玉關鎮西將。(馬致遠雜劇《破幽夢孤雁漢宮秋》第三折[雁兒落])劇中漢元帝被迫送昭君出塞,很覺愴然,所以用楚霸王比喻自己的處境。
上一篇:元曲典故《螢火(螢窗)》|出典|釋義|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虞廷向日葵》|出典|釋義|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