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絙危蹬繞崢嶸,上徹幽深入化城。
煙外川原誰繡畫,云中樓閣自陰晴。
老僧高論都無著,古佛真身宛若生。
聞道軍持新咒水,愿傾涓滴灑塵纓。
這是一首歌頌禪跡、禪人的詩。
頭兩句寫尋訪無為山寺的感受。絙,大繩索,一絙即一線;危,高;蹬,石級;化城,佛家語,指一時幻化出的城郭。《法華經·化城喻品》說佛祖釋迦牟尼為了引導眾生向成佛的道路前進,耽心大家畏懼道路悠遠險惡,便在險道中化出一城,使疲憊已極的徒眾暫得止息,滿心歡喜,堅定了成佛的信念。這兩句詩的意思是說:只見一線高高的石級盤繞在巍然聳立的山上,高山頂端幽深之處有一座寺廟,它雄偉美麗得像佛祖幻化出的城郭。
三、四句寫站在半山腰所見。第三句是鳥瞰,第四句是仰視。透過彌漫的煙霧,只見山下的河流平原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仰視聳立在白云中的寺廟樓閣,也感到它十分巍峨壯麗。杜牧《阿房宮賦》形容阿房宮的龐大時曾說:“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凄凄。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這便是“樓閣自陰晴”包含的意思。
五、六句褒揚寺僧的禪道高超和寺廟的莊嚴肅穆。無著,即沒有執著于事物的念頭。《壇經》說:“無念、無憶、無著,莫起誑妄,即是真如性。”真如性即佛性,成佛的最高境界。真身,在佛典中或指佛為父母所生之身(生身),與修行戒定慧等功德后的法身相對;或指生、法二身,與佛以神通之力變化而成的化身、應身相對。按佛典,本詩中的“真身”應指該寺高僧圓寂后保留下的肉身。但是,古人亦將人的畫像稱為“真”,因而“古佛真身”也可能指古代佛祖的畫像。我們取后一義。這兩句說,無為寺中的老僧功德很高,一言一行都符合沒有執著的真如佛性;陳列在寺廟中的古佛畫像也顯得栩栩如生。
七、八句稱頌無為寺僧忠于君國的德行。咒水,僧人念誦咒語時向祈福之人灑潑的神水。佛典中有咒神,為了殺人可以念誦咒神之咒。涓滴,水點,引申為微小之義;塵,指塵世;纓,本指彩帶,此借指軍隊。無為寺僧大概為軍隊念誦過滅敵消災的咒文,因此詩人稱頌說,聽說軍隊已得到了你們的祝福和庇祐,你們真是愿意盡一切力量為君國效勞啊!
這首詩的語言和結構都比較平實。但它以詩的形式記載了當時禪僧與軍隊的關系,詩意新鮮,也是值得注意的。
上一篇:禪詩《旅次(泊)景空寺宿幽上人院》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明月溪》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