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溪水清,月落溪水黑。
茫茫溪上人,笑與月為客。
明月溪是滁州(今安徽滁縣)勝景之一,與白龍泉、清風亭、望日臺等八景合稱“八絕”。早在唐代這里就是文人騷客尋幽探勝之所,但到宋初已經荒落,著名詩人王禹偁曾往游覽,頗感失望,有《明月溪》詩記其事:“我來尋故跡,溪荒亂泉吼。……唯余舊時月,團團照山口。”想來詩人此時所游的明月溪,荒落的情景不會有大的改觀,他寫這首詩當然不會是為了欣賞自然山水,而是借此表現他閑散淡泊的情懷和所領悟的禪悅。
溪以明月命名,自然跟明月相關,而且只有在明月之下才能見出它的特色。詩的首二句即從明月來寫溪。但是沒有刻意形容,沒有渲染,只是平實寫來,寫出一種普普通通的平常景象,但卻十分真切。他說,當月亮出來的時候,在淡淡的月色下,溪水泛著清冷的光,顯得那么明凈清澈;月亮落下去了,大地昏暗下來,溪水不再閃亮,似乎跟整個世界一樣變成了黑色。在這里,詩人只是如實地寫出在月出月落兩種不同的條件下視覺感受的變異,而無意于描繪和欣賞一種令人陶醉的優美景色。這是跟一般摹寫山水的寫景詩不同的。他寫明月溪,主要目的并不在表現明月溪本身,而是為了引發出下兩句詩,以表現詩人曠放瀟灑的情懷。
“茫茫溪上人”是詩人自指。“茫茫”不是形容溪水,而是暗指詩人飄泊不定、無所歸止的生活。生活境遇不順利的人,走在這時清時黑的明月溪旁,客觀景象的荒落清冷,是很容易引動一種感傷落寞情緒的。然而跟通常的情況相反,詩人在這種情境之中,他的心情卻是開朗的,安詳的。他孤身走在溪邊,與月為客,不覺得孤寂凄清,反而感到欣喜和滿足。一個“笑”字,顯得那樣曠達,那樣輕松和灑脫。人與月為客,心與物同一,詩人讓自己的身心都融入到明月溪這一清曠靜寂的境界里; 而讀者便由此看到了詩人那無礙自在、不受塵染的明凈的心性。
上一篇:禪詩《無為山寺》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暑月訪龍潭寄禪上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