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唐雎不辱使命》原文與翻譯、賞析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②: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③,安陵君其許寡人④!”安陵君曰: “大王加惠⑤,以大易小,甚善! 雖然⑥,受地于先王⑦,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說⑧。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⑨。
秦王謂唐雎曰: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⑩,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11)。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12),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13)?”唐雎對曰: “否,非若是也(14)。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15)?”
秦王怫然怒(16),謂唐雎曰: “公嘗聞天子之怒乎(17)?”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天子之怒,伏尸百萬(18),流血千里?!碧砌略唬?“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19)?”秦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20)?!碧砌略唬?“此庸夫之怒也(21),非士之怒也(22)。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23); 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24); 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于殿上(25)。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休祲降于天(26),與臣而將四矣(2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28),流血五步,天下縞素(29),今日是也(30)?!蓖Χ?。
秦王色撓(31),長跪而謝之(32),曰: “先生坐! 何至于此! 寡人諭矣(33): 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4)?!?/p>
【鑒賞】 這篇文章選自 《戰國策·魏策》。
本文熱情地歌頌了勇士唐雎,他為地僅五十里的安陵小國出使秦國,在秦廷上,不畏強暴,與秦王進行了針鋒相對的斗爭,維護了國家尊嚴,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全篇文章不到四百字,層次井然有序,情節跌宕起伏。開頭以秦王 “易地”起論,次以秦王強暴蠻橫,唐雎仗劍厲叱,后至秦王悚懼,“長跪謝罪”,一一展開情節,唇槍舌劍,驚心動魄,扣人心弦。
文章能有如此驚人的藝術感染力,與作者巧妙的構思和高超的寫作技法是分不開的。文章善于抓住重點,突出中心,即維護國家領土和主權的正義力量是不可戰勝的。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與動作,塑造了極其生動的人物形象和鮮明的人物性格。本文沒有對人物外貌進行描繪,一開始就以秦王對安陵君說:“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欲舉海內、含六合的萬乘之國的秦王要用五百里地來換取僅五十里地的安陵小國,這本身就具有戲劇性,以這富有戲劇性的情節開頭,一下子就抓住了讀者的心。顯然,這種哄小孩的游戲,只是秦國為滅掉安陵尋借口而已。但從這一句話里也就突出了秦王陰險狡詐的性格。為了維護國家尊嚴,安陵君斷然拒絕了秦的無理要求,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國。不出所料,一見面,秦王張口就威脅: “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面對強秦,唐雎回答道: “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用充分的理由堵住了秦王的借口,也體現了唐雎的不卑不亢、機智善辯的才能。秦王惱羞成怒,扯去了虛偽的面紗,露出了強奪安陵國的本來面目。用“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來恫嚇唐雎。自稱“天子”,欲霸天下之心已昭然若揭!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唐雎的回答則如針尖對麥芒,毫不退縮?!安家轮?,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秦王的話則表現了目空一切、傲慢無理的態度。唐雎則“挺劍而起”,表現了他的大無畏精神。最后秦王 “長跪謝罪”,則體現其欺軟怕硬。作者以人物對話和動作來描繪人物,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實在高明得很。
另外,文章結構緊湊,層層深入,凜凜有生氣,讓人讀之快意。文中采用了對偶排比句式,字字鏗鏘,句句有力。如“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 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于殿上”,“伏尸二人,流血五步”等,都有很強的節奏感,增強了語言的雄渾之氣,使人物形象陡然增色不少。
上一篇:王禹偁《唐河店嫗傳》原文與翻譯、賞析
下一篇:柯靈《回到莽原》原文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