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碩
須眉如戟叱妖狐①,顧九堂前好畫圖。
路鬼揶揄行不得②,愿公寶劍血模糊。
【注釋】
①戟(ji):古代兵器的一種。②揶(ye)揄(yu):戲弄,嘲弄。
【評說】
本詩選自天津文物公司藏任頤《鐘馗斬狐圖》軸題詩。
任頤(1840—1896),清末畫家。初名潤,字小樓;后改名頤,字伯年。浙江山陰(今紹興)人。幼年得父指授人物畫,后為畫家任熊收為弟子,又從任薰學(xué)畫。年未及壯,已名重大江南北。他才華橫溢,涉筆成趣,人物、山水、花鳥無所不能,尤工寫真。與任熊、任薰并稱“三任”。中年后寓居上海,畫史上,習(xí)慣稱之為“前海派”。任伯年的人物畫題材廣泛,多用民間故事,為群眾喜聞樂見。在人物畫漸趨衰落的中國畫壇上,他的創(chuàng)作是難能可貴的。在畫家生活的那個時(shí)代,尤其是日益殖民化的五光十色的十里洋唱—上海,耳聞目睹,感慨良多,愛國之情郁結(jié)胸中,流瀉于筆下,因此,他的人物畫多是感事抒情之作。他反復(fù)畫過《鐘馗圖》,無非是想借助于這位驅(qū)鬼辟邪的英雄,驅(qū)除現(xiàn)實(shí)中的魑魅魍魎,這幅《鐘馗斬狐圖軸》也毫無例外。畫家吳昌碩在看完他的這幅畫之后,即興題詩于上,道出畫家的用意。鐘馗的須眉畢張,猶如堅(jiān)硬的利戟;目光威嚴(yán),大聲吼叫,在叱罵一切妖魅狐怪。有了他斬妖辟邪,路鬼也就不敢在大路上行走嬉耍。即使是這樣,作者還是殷切地提出了希望,但愿鐘馗的刀光劍氣中,一片血肉模糊。這倒并非是吳昌碩殘忍不堪,而是有感于現(xiàn)實(shí)中形形式式的鬼怪,數(shù)不勝數(shù),連鐘馗都來不及消滅。一個愿望,卻如此深刻地反映了近代社會的黑暗兇險(xiǎn),而作者的批判力度也全面超出了畫作本身。
上一篇:《題仕女吹簫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僧墨菊卷》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