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真珠簾(山村水館參差路)》
山村水館參差路,感羈游、正似殘春風(fēng)絮。掠地穿簾,知是竟歸何處。鏡里新霜空自憫,問幾時、鸞臺①鰲署②。遲暮,謾憑高懷遠,書空③獨語。
自古,儒冠多誤。悔當(dāng)年,早不扁舟歸去。醉下白洲,看夕陽鷗鷺。菰菜妒魚④都棄了,只換得、青衫塵土。休顧,早收身江上,一蓑煙雨。
【注釋】
①鸞臺:《舊唐書·職官一》:“光宅元年九月,改門下省為鸞臺,中書省為鳳閣。”
②鰲署:指學(xué)士院。
③書空:《晉書·殷浩傳》:“浩雖被黜放,口無怨言,夷神委命,談詠不輟,雖家人不見其有流放之戚。但終日書空,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④菰菜鱸魚:《晉書·張翰傳》:“翰因見秋風(fēng)起,乃思吳中菰菜莼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著《首丘賦》。”
【評點】
俞成《螢雪叢說》:騷人于漁父則曰“一蓑煙雨”,于農(nóng)夫則曰“一犁春雨”,于舟子則曰“一篙春水”,皆曲盡形容之妙也。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通首大意不過言羈旅無聊,亟思歸去耳。以放翁之才氣,不難奮筆疾書,乃上闋以身世托諸風(fēng)絮,下閩“蘋洲”三句以隱居之絕好風(fēng)景,設(shè)想在抗塵走俗之前,復(fù)歸到一蓑煙雨,知詞境之頓挫勝于率直也。
上一篇:吳文英《珍珠簾(春日客龜溪)》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辛棄疾《祝英臺近(晚春)》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