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鑒江
題八大山人《松壑圖》
未合丹青老。劇憐他、銅駝飲泣,畫才徒抱。丘壑移來抒胸臆,錯節盤根寫照。想握筆、愁腸縈繞。國破家亡馀墨淚,灑淋漓、欲奪天工巧??V尺幅,碧紗罩。 繁華歇盡何須吊!且由他、嫣紅姹紫,一春收了。地老天荒渾不管,空谷蒼松獨嘯。經幾度、風狂霜峭!如此江山歸寂寞,漫題名、似哭還同笑。詩四句,古今悼。
廖仲愷
朱耷,號雪個,又號個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南昌(今屬江西)人。清初畫家,明寧王朱權之后。明亡,一度為僧,又為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譜道院。本篇借題《松壑圖》,贊揚他對國家的忠誠和萬劫不渝的氣節。
“未合丹青老。劇憐他、銅駝飲泣,畫才徒抱?!焙?,該。銅駝,即“銅駝荊棘”。喻亡國。典出《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前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弊髡邽榘舜笊饺诵貞衙魍鲋?,未能一展其濟世之才而以繪畫終老,深表嘆惋?!拔春稀薄ⅰ皠z”、“徒”,都深蘊作者憐惜之情。三句暗點題目,總起全章。“丘壑移來抒胸臆,錯節盤根寫照?!眱删溆伞爱嫴拧倍撼?,寫《松壑圖》的畫景、畫意?!扒疔帧?、“錯節盤根”是畫中之景,亦是八大山人郁勃沉痛的“胸臆”“寫照”?!跋胛展P、愁腸縈繞?!边@句由畫中寄意,想象他作畫時的心態。“愁腸縈繞”,以形象之筆極寫其胸中之愁。下面二句,則是對“愁腸”的進一步描寫:“國破家亡馀墨淚,灑淋漓、欲奪天工巧?!彼燥柡鰢吹摹傲芾臁薄澳珳I”作畫,揮灑出巧奪天工的畫圖。“馀”,表明在“國破家亡”之后,除繪畫別無可為——他一不能以武力收復山河,二不能以語言文字直抒亡國之恨,三不愿喪失氣節以求榮達;唯有以畫喚起民族意識,以畫抒寫自己的“胸臆”,以畫去維持生計。“墨淚”,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他的亡國之痛,還寫出他作畫的目的和作品深刻的思想內涵;“灑淋漓”三字,則是這兩方面內容的深層開掘:一者表現其亡國之痛的深度和廣度,二者表現其作品思想內涵之豐沛。正因為他有非凡的畫才,又能以畫抒恨,所以他的作品巧奪天工,達到很高的水平。“墨淚”與“愁腸”、“胸臆”、“飲泣”上下照應,“欲奪天工巧”與“畫才”上下照應?!扒伞弊滞瞥鱿旅娑洌骸翱V尺幅,碧紗罩?!笨V,指縑素。作書畫的白色細絹。尺幅,小幅。《唐摭言》載:王播少孤貧,客居揚州惠昭寺,為寺僧厭怠。播貴,重游該寺,見舊日壁上所題詩句,已用碧紗蓋護,因題詩曰:“二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碧紗籠?!眱删溆猛醪サ?,寫人們對其畫作的珍重。
上片寫八大山人的亡國之痛,下片著重寫他對國家的忠誠和氣節?!胺比A歇盡何須吊!且由他、嫣紅姹紫,一春收了?!辨碳t姹紫,用湯顯祖《牡丹亭·驚夢》語:“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何須”、“且由”,一頓、一折,將上片所寫一筆宕開,轉入下片內容。這里用“嫣紅姹紫”的“繁華(花)”一春凋殘喻明亡。三句是無可奈何的反語,以曲筆表現八大山人對前朝的痛悼和深情的眷戀?!暗乩咸旎臏啿还?,空谷蒼松獨嘯。經幾度、風狂霜峭?!比淙詫懏嬛兄埃⑼ㄟ^畫中景的描寫,贊揚八大山人萬劫不渝的氣節?!叭绱私綒w寂寞,漫題名、似笑還同哭?!甭?,隨意?!叭绱私健?,表現八大山人對前朝深情的贊美和熱愛;“歸寂寞”,飽含八大山人對“國破家亡”的嘆惋。朱耷作畫,隨手署“八大山人”四字,似“哭之”或“笑之”,以抒發自己的悲憤。兩句從《松壑圖》之署款著筆,寫八大山人的悲憤和狂怪。結拍謂他畫中的四句題詩,使古今同悲。
這首詞上、下片內容各有側重,從畫中景而畫中署名而畫中題詩,層層拓展,上下關照,結構嚴謹。全篇扣緊《松壑圖》來寫,并由此生發,通過描寫、議論的反復穿插,表現主題。本篇寫于辛亥革命時期,其意義又不只是贊揚八大山人而已。
上一篇:張培元《金縷曲》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金啟華 魏玉俠《金縷曲》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