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
良工運精思,巧極似有神。
臨窗時乍睹①,繁陰合再明。
【注釋】
①乍:忽然。
【評說】
本詩選自朱景玄《唐朝名畫錄》、《全唐詩》卷四。《全唐詩》后兩句作“臨窗忽睹繁陰合,再盼真假殊未分。”這里從《唐朝名畫錄》的文字。
李昂(809—840),即唐文宗,初名涵,后改名昂。長慶元年(821),封江王,寶歷二年(826),即皇帝位,因受制于宦官仇士良等人,謀除宦官,事泄,宦官勢焰益盛,史稱“甘露事變”。善詩,尤好五古,古調清峻。今存其詩僅六首。
程修己(生卒年不詳),唐代畫家,冀州(河北深縣一帶)人。寶歷中,明經及第,善畫,師法周昉,精于山水、竹石、花鳥、人物、異獸等。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云:“大和中,文宗好古重道,以晉明帝朝衛協畫毛詩圖、草木鳥獸、古賢君臣之像,不得其真,遂召修己圖之。”
程修己嘗畫竹障于文思殿,文宗李昂為之題詩一首,即本詩。詩的前二句,用發議論的方式稱贊程修己畫藝高超,他創作時“運精思”,畫出的竹畫“巧極”,似有神靈相助。第三句說“臨窗時乍睹”,忽然看到竹畫,詩至此方始轉到畫面上。結句直接描寫畫面形象,畫竹枝葉繁密,竹陰合時則暗,竹陰開時則明,巧妙地表現畫竹繁疏相間,明暗得宜。三、四句詩對畫面作描寫,正好印證一、二句詩對畫家的議論,前后相輔相成,表述出君王對臣下畫藝的贊譽,很是得體。這首題畫詩,打破先寫畫面景物,再寫觀畫感受的常規,不拘一格,別出心裁,讀來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上一篇:《題磻溪垂釣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芭蕉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