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吳企明
漢朝陵墓對南山, 胡虜千秋尚入關。
昨日玉魚蒙葬地, 早時金碗出人間。
見愁汗馬西戎逼, 曾閃朱旗北斗殷。
多少材官守涇渭, 將軍且莫破愁顏。
唐代宗永泰二年(766)春,杜甫攜家自云安移居夔州(今四川奉節)。《諸將五首》便是這一年秋天在夔州寫成的一組政治抒情詩。杜甫面對現實人生,評說當時國家的軍政大事,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可貴精神。
本詩是組詩的第一首,寫的是吐蕃內侵,責備諸將不能抵御敵人。唐代宗時代,安史之亂雖然已經平息,但邊患不已,據《資治通鑒》記載,代宗廣德元年(763)十月,吐蕃入寇,代宗狼狽出京,長安淪陷,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說:“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劫宮鬧,焚陵寢,武士無一人力戰者。”永泰元年(765),吐蕃再次逼近京師,這是李唐朝當前最大的邊患。詩的前四句,反映了吐蕃侵入京師,焚陵發塚的史實?!皾h朝陵墓對南山,胡虜千秋尚入關”,杜甫以面對終南山的漢代陵墓屢遭焚盜的往事發端,詩很快鍥入本朝現實,寫到千年以后吐蕃入關來毀壞唐代的陵墓?!白蛉铡眱删?,意謂唐代陵墓中珍貴葬物品很快被開掘出來,狼藉滿地?!坝耵~”、“金碗”,都是墓中珍貴的殉葬物品。“蒙”,覆蓋。這兩句承首聯詩意,寫出“胡虜”“入關”破壞唐朝帝王公卿陵墓的嚴重后果。玉魚,本漢楚王戊太子的陪葬物,唐高宗時巫祝劉明奴掘墓得之,見《西京新記》。金碗,用《搜神記》中盧充的故事。詩人妙用典故,不露痕跡,益見爐錘之精工。
詩的后半首,詩人向諸將提出警告。焚陵發塚已是二、三年前的事,然而吐蕃一直虎視眈眈,窺測中原,不斷進逼京師郊畿?!杜f唐書·吐蕃傳》和《資治通鑒》都記載代宗永泰元年九月,吐蕃集結大量兵力于奉天,京師震恐?!耙姵睢倍洌浅P蜗蟮孛鑼懥诉@樣的政治形勢。“汗馬西戎”,指吐蕃的戰馬,“朱旗”,指吐蕃的旗幡。“殷”深紅色。敵人的旗幡閃閃發光,把北斗星映成深紅色,極意形容吐蕃的氣焰蔽天。正因為有過侵凌陵墓的奇恥大辱,又有著逼近京師的嚴重威脅,所以詩人寫出最后兩句,向守衛在京畿的諸將提出了嚴正的警告:“多少材官守涇渭,將軍且莫破愁顏”?!安墓佟保绢I高強的武官,語出《漢書·申屠嘉傳》:“材官蹶張”,應邵注:“材官,有材力者?!薄皼芪肌?,指涇水、渭水一帶的京畿地區。當時駐守在這一帶的武將有郭子儀、李忠臣、李光進、李抱玉、馬璘、郝庭玉等。尾聯上句用反詰語氣,表示憂慮唐軍兵力匱乏,守衛之不足恃,所以結句接著希望諸將時時加強警戒,切莫要尋歡解愁,放松戒備,以免吐蕃再度侵入京師,使唐王朝重新遭受慘重損失。
這首七律詩寫出詩人對時事的昭然洞察和深深憂慮,莊重嚴正,深邃廣遠,風格深渾蒼郁,著議論、寫時事,出之以既凝重而又工麗的筆觸,確是杜甫七律名篇之一。邵子湘評說《諸將五首》云:“沉實高華,當讓《秋興》,深渾蒼郁,定推《諸將》。有謂《諸將》不如《秋興》者,乃少年耳食之見耳?!?楊倫《杜詩鏡銓》引)這種評騭,作為《諸將五首》首篇的本詩,足以當之。
上一篇:吳新雷《訴衷情》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吳企明《諸將五首(其二)》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