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鐘來因
宰相有權能割地, 孤臣無力可回天。
啼鵑喚起東都夢, 沉郁風云已五年。
鳳凰臺上望鄉關, 地老天荒故將閑。
自寫鄂王詞在壁, 從頭整頓舊河山。
誰能赤手斬長鯨? 不愧《英雄傳》里名。
撐起東南天半壁, 人間還有鄭延平!
丘逢甲
光緒二十五年(1899),丘逢甲抗倭失敗,內渡大陸,寄居廣東祖籍已五年。五年前,丘逢甲是臺中義軍大將軍,義軍中有掌管文書的書記,是丘逢甲的部下。這次,詩人與一位昔日的“書記”相逢,又想起了五年前轟轟烈烈的抗日義軍的斗爭,特作此詩。原題共四首,這里所選為原詩的二、三、四首。丘逢甲領導的義軍,由于得不到清廷的支持,士兵多數是臨時招募來的百姓,沒有時間訓練,僅以極差的裝備,去迎擊裝備精良的日軍,所以失敗很慘重,“鬼雄多死別,人士半生降”(《送頌臣之臺灣》),詩人作為“義軍大將軍”,心情為此十分慘痛。所以,這里能與舊時部下重逢,詩人沉重的心情、激蕩不平的心態是可想而知的。詩人此時此地在想些什么呢?
第一首矛頭直指宰相李鴻章。甲午戰爭后,李鴻章與日本訂立馬關條約,清政府割臺灣給日本。兇訊傳到臺灣,據《中國近代史》介紹,人們“若午夜暴聞轟雷,驚駭無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繼日,哭聲達于四野,風云變色,若無天地。”臺灣民眾鳴鑼罷市,抗議清廷的賣國罪行。丘逢甲目睹人民的抗議怒潮,曾以血書上奏朝廷,責問朝廷為何丟棄臺灣。可是“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清政府昏憒腐敗,不僅電令臺灣文武官員內渡,且電飭沿海各省不得向臺灣濟送餉械兵丁,這才鑄成了丘逢甲領導的義軍失敗的必然命運。詩人自稱“孤臣”,意即與昏庸的朝廷決裂,只與臺灣人民在一起。但是,孤臣無力,義軍失敗,這是何等令人痛心疾首啊!“啼鵑喚起東都夢”,杜鵑鳥的啼鳴,傳統皆認為悲慘凄厲,能引起旅客歸思。東都,指臺灣。“東都夢”,即夢東都。全句意為:聽到凄厲的杜鵑啼叫,又令我想起故鄉臺灣。“沉郁風云”,風云比戰爭;風云低沉陰郁,比喻義軍抗日戰爭失敗。這次與“義軍舊書記”見面,離臺灣淪陷已五年。這五年中,義軍的英勇斗爭、失敗,臺灣淪喪的恥辱,報仇雪恥、收復臺灣,日夜縈繞于詩人心頭。這首七絕,斥責李鴻章屈辱求和,喪權辱國,表達了對臺灣淪陷的憤慨。
第二首著重表示收復臺灣、整頓河山的決心。“鳳凰臺”在潮陽縣。登上風凰臺,瞭望家鄉臺灣。“地老天荒故將閑”,寫自己的心境。“地老天荒”指歲月悠悠漫長,語本李賀《致酒行》“天荒地老無人識”。丘逢甲日夜盼望回到臺灣,所以五年時間,已有“地老天荒”之感。“故將”,舊時的將領,這是對“義軍舊書記”而言。全句意為:臺灣淪喪已五年,天荒地老,歲月漫長,我這位舊時的義軍將領,卻悠閑無事,沒有完成收復故土的大業。“自寫鄂王詞在壁,從頭整頓舊河山”,則表達了詩人的決心。鄂王,指抗金名將岳飛。岳飛在宋寧宗時封為鄂王。“鄂王詞”指岳飛的《滿江紅》詞,“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是其名句。丘逢甲決心以岳飛為榜樣,要振足精神,組織力量,去收復臺灣。
第三首歌頌鄭成功,也表明了自己要以鄭成功事跡激勵自己。“誰能赤手斬長鯨”,開頭就設問,極有氣勢。“長鯨”喻日本侵略軍。“赤手斬長鯨”,極寫英雄不凡之氣概。能“斬長鯨”者,即是“不愧《英雄傳》里名”的民族英雄。《英雄傳》,唐朝雍陶撰,記載唐朝郭子儀、裴度等中興英雄的事跡。這里泛指名垂青史的愛國英雄。一二兩句實是一個問題:誰能赤手斬長鯨,誰能不愧作《英雄傳》的主角呢?“撐起東南天半壁,人間還有鄭延平”,回答了上面的問題。丘逢甲認為鄭成功敢于“斬長鯨”,不愧作《英雄傳》中主角。明末民族英雄鄭成功,在永歷時被封延平郡王,故稱“鄭延平”。他在永歷十五年應臺灣人民的要求,率領艦隊渡海,驅逐侵占臺灣的荷蘭殖民者,并收復臺灣。丘逢甲對鄭成功滿懷敬慕之心,認為他“撐起東南天半壁”,是人間真正的英雄,這種歌頌中,明顯流露出詩人要以鄭成功為榜樣,激勵自己去收復臺灣,建立象鄭成功一樣的功業。
這三首七絕風格豪邁雄健,十分明快。詩人愛憎分明,鄙視宰相,歌頌岳飛、鄭成功,所以下筆流暢,并無半點滯礙。第一首直刺宰相李鴻章,由于詩人站在歷史的制高點,所以諷刺犀利,鞭韃權臣,極有氣勢。二、三兩首歌頌自己心愛的英雄,故筆端感情充沛,這是使詩句明快有力的重要原因。其次,詩人選擇的意象,都是歷史上的重大現象,也是人所共知的,例如李鴻章割讓臺灣,岳飛的《滿江紅》詞、鄭成功收復臺灣,詩人又善于詩化之,因而使詩句氣魄宏大,極有感染力。第三,善于化用前人名句,在這里也有明顯的例子,如“地老天荒故將閑”,“從頭整頓舊河山”,都是恰到好處、擲地有聲的詩句。
上一篇:王英志《有感一章》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黃拔荊 周晏《望月婆羅門引》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