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府
樂府,原是漢代音樂機關的名稱,創立于西漢武帝時期。其職能是掌管宮廷所用音樂,兼采集民間歌謠和樂曲。其采詩目的是為了“興樂教”、“觀風俗”,但許多民歌卻因此得以保存流傳,客觀上對文學起到推動作用。這個官署所采的詩,稱為“樂府歌辭”,又簡稱“樂府”。這樣,它就轉為詩體名稱。漢樂府詩許多是“感于哀樂,緣事而發”的民間歌謠,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廣闊的社會生活,在藝術上具有“剛健清新”的特色。它和《詩經》的“風詩”,奠定了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基礎。兩漢“樂府”保存到現在的尚有一百多篇,約分為六類:(1)郊廟歌;(2)舞曲;(3)鼓吹曲;(4)相和歌;(5)清商曲;(6)雜曲。前三類多為統治階級作品,但披沙揀金,也不無可取的好詩;后三類則大多是人民的創作,雖經潤飾,仍是“樂府”中的精華,是最有價值的部分。
上一篇:經典《之零陵郡次新亭》詩詞解析
下一篇:經典《喬吉》詩詞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