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宋緒連
弓背霞明劍照霜, 秋風走馬出咸陽。
未收天子河湟地, 不擬回頭望故鄉。
令狐楚
《少年行》為樂府“雜曲歌辭”,多述少年任俠,重義輕生,慷慨以立功之事。令狐楚《少年行》共四首,這是第三首,歌詠英雄少年的報國壯志。
詩從少年佩物寫起,“弓背霞明劍照霜,”,說弓背漆色明亮如同燦然霞光,劍鋒耀眼好似寒霜。不寫少年及其衣飾,徑寫弓箭與利劍,卻突現出少年英俊勇武的風神,這是不寫之寫的“招賓拱主”手法。接著寫:“秋風走馬出咸陽”,在秋風呼嘯中,少年縱馬飛出京城(咸陽指代長安),奔赴疆場。詩句飛動,仍未正寫少年,但“秋風走馬”的意象,足以使我們感受到少年那赴湯蹈火、勇往直前的矯健身影。“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點明“走馬出咸陽”的背景和目的,畫龍點睛地揭示英雄少年的內心世界。河湟,即黃河、湟水,指當時陷于吐蕃的河西、隴右地區(今甘肅、青海)。收復河湟要地,從而解除吐蕃的威脅,在李唐王朝是至關重要的大事。“河湟地”前有“天子”為定語,表明收復河湟的合理性,屬于保衛國家疆土的正義戰爭。“未收”、“不擬”,以雙重否定,表達了一種斷然肯定的意向:一定收回我們的領土,拋頭顱、灑熱血亦甘愿為之。這是少年奔赴前線之時的內心獨白呢,還是向故鄉父老立下的莊嚴誓詞?頗足玩味。有一點是確切無疑的:這是一位忠于國家、熱愛故鄉的少年,為了報效祖國,他將一展身手,“須憑弓劍得功名”(《少年行》其二),不惜獻出自己的年輕生命。
這首七絕,“婉曲回環,刪蕪就簡,句絕而意不絕”(楊載《詩法家數》),雖前實后虛,然一氣直下,推出一位生龍活虎的愛國少年形象,令人可愛可敬!元人論令狐楚說:“以將相之重,聲蓋一時,其詩宏毅闊遠,與灞橋驢子上所得者異矣。”(元吳師道《吳禮部詩話》引時天彝評語)驗之以《少年行》,“宏毅闊遠”之評堪稱至確。
上一篇:劉學鍇《少年行》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馬祖熙《就義詩》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