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酺
毗陵震澤九州通,
士女歡娛萬國同。
伐鼓撞鐘驚海上,
新妝 服照江東。
【前解】
公時適在毗陵,故詠毗陵大酺也。一是毗陵;二士女歡娛,是大酺;三、四,“伐鼓撞鐘”“新妝袨服”,是大酺;“驚海上”“照江東”,是毗陵。俱用大筆、大墨、大起、大落,此是人所共曉。乃人所不能曉者,看他于“毗陵”下,斗地橫插“震澤”字,便令毗陵有“九州通”三字,而于是毗陵之大酺,亦便有“萬國同”三字,斯則真奇絕之事也。蓋大酺為普天同樂盛典,須單寫毗陵不得,然一時身在毗陵,又不可置毗陵反泛寫他處。如此奢切之間,安排恰好。全唐巨作雖多,未見出其右矣。
梅花落處疑殘雪,
柳葉開時任好風。
火德云官逢道泰,
天長地久屬年豐。
【后解】
故事:因禁酒,故賜酺。然所以禁飲者,只為恐失農事。今既賜酺已畢,便仍須加意東作。五因從初春,六疾接仲春,言自此而杏花、菖蒲乃在轉盼之間矣。火德,君也,云官,臣也,言自來君臣一德之朝,別無祈天永命之法,惟有連書大有可以長治萬年。一解純用箴規,而讀者誤作贊頌,只因不識“逢”字、“屬”字矣。
上一篇:金圣嘆《大同殿生玉芝龍池上有慶云百官共睹圣恩便賜宴樂敢書即事》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奉和人日宴大明宮恩賜彩縷人勝》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