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問
海棠一枝春一國①,燕燕鶯鶯作寒食,
千古萬古開元日②。
三郎搦管仰面吹③,天公大笑嗔不得④。
寧王天人玉不如⑤,番綽樂句不可無⑥。
宮腰不按羽衣譜⑦,疾舞底用牧豬奴⑧?
風(fēng)聲水聲閟清都⑨,夢中令人羨華胥⑩。
何時卻并宮墻聽(11)?恨不將身作李謨(12)。
【注釋】
①一國:指京城。古人稱京城為“中國”,見《詩經(jīng)·大雅·民勞》。②開元:唐玄宗年號。開元日,指唐代鼎盛時期,杜甫《憶昔》:“憶昔開元全盛日”。③三郎:即唐明皇。搦(nuo):執(zhí)持。管:玉笛,唐玄宗善吹笛。④天公:玄宗自稱,見《羯鼓錄》。⑤寧王:玄宗長兄李憲。天人:出類拔萃的人。⑥番綽:黃幡綽,樂工。樂句:指樂曲的節(jié)奏段落。⑦宮腰:宮女腰肢。羽衣譜:《霓裳羽衣曲》。⑧牧豬奴:指安祿山,他曾于玄宗前舞胡旋舞。⑨風(fēng)聲水聲:《西清詩話》載,龜茲國王與知音者,于大山間聽風(fēng)水聲,因而造作諸曲,后翻入中原。詩句點明明皇所合之樂為龜茲樂。閟(bi):關(guān)閉,引伸為彌漫。清都:皇帝居處。⑩華胥:傳說中的理想國家,《列子·黃帝》:“游于華胥之國。”(11)并(pang):依傍。《史記·秦始皇本紀》服虔注:“并音傍,傍依也。”(12)李謨:唐善于吹笛的長安少年,曾潛聽玄宗奏曲,事見元鴝連昌宮詞》自注。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三九。
商孟卿,名挺,是商平叔的長子。元好問曾為商平叔撰寫過墓志,他與商家交往甚密。孟卿出示所藏《明皇合曲圖》,遺山鑒賞后,擊節(jié)稱好,因題此詩。這幅畫是誰畫的,沒有記載。
全詩分成三個層次。首三句,詩先從描寫畫面背景入手。海棠花開,滿城春色,燕鶯飛舞,迎來寒食,這是寫自然背景;開元盛世,光耀千古,這是寫社會背景。三句詩,既寫畫面景象,也為下文作勢。第二層八句,鍥入正題,描繪畫上人物合樂的動作姿態(tài)和音響效果。玄宗、李憲、黃幡綽合奏的是龜茲樂,清幽的樂聲充溢宮室,令人響住華胥國。其中二個否定句,指出他們合奏的既不是旖旎的霓裳羽衣曲,也不是急速的胡旋舞曲,為正面表現(xiàn)龜茲樂作鋪墊。這是全詩的主干部分,著重寫畫上的“合曲”,實現(xiàn)了兩個轉(zhuǎn)化,即:畫家將抽象的訴諸聽覺的音樂藝術(shù)美,轉(zhuǎn)化成直覺的訴諸視覺的繪畫藝術(shù)美;詩人又將無聲的、靜態(tài)的藝術(shù)轉(zhuǎn)化為有聲的、動態(tài)的藝術(shù),將詩歌、繪畫、音樂三種藝術(shù)融為一體。煞尾二句,饒有意趣。詩人并沒有直接說出讀畫的觀感,卻愿作倚宮墻偷聽唐明皇演奏樂曲的李謨,傳達出自己愛賞此畫的深層心理。
上一篇:《摹吳仲圭竹巖新霽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明皇夜游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