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孔凡禮
中原父老莫空談, 逢著王人訴不堪。
卻是歸鴻不能語, 一年一度到江南。
楊萬里
本詩代中原父老立言,抒發他們向往故國之情。
“王人”,天子的使臣。第一、二句寫了中原父老逢著南方王人的一個場面。作者沒有具體說明會見的時間和地點,是很多這類場面的概括。“莫”,不。“莫空談”,略去客套。王人是代表南方天子的,是親人,在親人面前,自不必拘于形式,還有,心中要說的話太多,想一下子傾瀉出來,一下子就開門見山。于是,他們就訴出在金人殘暴統治下所過著的苦難生活。根據南宋韓元吉《南澗甲乙稿》卷十六《書〈朔行日記)后》,南宋使臣到北方后不可能直接和中原父老交談,此二句所云乃出于想象。然而這種想象合情合理。南宋樓鑰《攻媿集》卷一百一十《北行日錄》就說到他奉使經過汴京時,老年人見到使者“多嘆息掩泣”,有的人說他們是宣和官員。作者在這里,真實地表達了他們內心的愿望。
第三、四句,深化表達中原父老的愿望。“卻是”,倒是。“歸”,歸來,歸宿,歸故鄉。在中原父老看來,鴻雁的故鄉是江南,到江南就是到故鄉,江南是鴻雁的歸宿。作者拈出這個“歸”字,賦與鴻雁豐富的、鮮明的感情色彩。鴻雁是值得頌揚的,它們一年一度準確無誤地到家鄉一次,它們沒有忘本,雖然它們不能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鴻雁更是值得羨慕的,它們可以自由自在地來往于北方、南方之間。中原父老身居北方,系念著南方,和鴻雁一樣,都是北方的客人。鴻雁對于中原父老,有一種特殊的親近感。鴻雁已經成了他們精神的寄托。至此,中原父老發自內心的向往故國的至情至性,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升華到了一個新的高度,感人至深。
上一篇:孔凡禮《初入淮河四絕句(其三)》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冀勤《初到建寧賦詩一首》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