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陸游·關山月》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弦。②
戍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發。③
笛里誰知壯士心? 沙頭空照征人骨。④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⑤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今宵垂淚痕!⑥
【注釋】 ①關山月:漢樂府《鼓角橫吹曲》十五曲之一。前人多用以寫邊地征戰之苦和離別相思之情,陸游擴大了它的表現內容。②朱門:豪門貴族的宅第用紅色涂漆大門,故稱朱門。沉沉:形容屋宇深重。按:擊、奏 (樂器)。廄馬:這里指官馬。廄,馬房。③刁斗:軍中打更用的銅器。④笛里: 《關山月》曲用笛吹奏。王昌齡 《從軍行》有 “更吹羌笛《關山月》”。⑤干戈: 古代的兩種兵器,這里借指戰爭。⑥遺民: 淪陷區的宋朝百姓。
【鑒賞】 此詩于淳熙四年 (1177)春作于成都,陸游借樂府舊題立意,寫現實中 “關山” 內外將軍、顯貴、士民和遺民百姓在 “月”下的不同境況和心情;借守邊士兵的口吻,痛斥統治者對敵屈辱投降的政策,表現了廣大愛國志士和士兵報國無路的怨憤和中原人民渴望恢復的心境。
隆興元年 (1163) 十一月,宋孝宗下詔以和戎、派遣使者等事交朝臣議論。次年,派使者到金議和,訂立了所謂 “隆興和議”。從隆興元年到寫此詩時已十五年。由于孝宗十五年前下了和戎詔,今天的關山月下雖還有將軍在守邊,但是他們不抗敵作戰,中原仍任人侵占,白白地守著邊庭有何用?至于那些豪門顯貴們,身居高庭深院,沉湎于歌舞聲色,醉生夢死,置國家安危、人民疾苦于不顧,盡情享樂,不思抗戰,任戰馬肥死廄中,弓斷了弦。怎不令人氣憤填膺!
廣大士兵和遺民卻是另一番境況。士兵們青年從軍來到邊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聽著戍樓刁斗聲,看著關山月出又月落。到如今,頭發已白人已老,報國無路、空拋歲月的悲憤心情無處訴說,用笛聲來表達又有誰知它在訴說著戰士的心曲。看著月光徒然照著的犧牲的戰友們的尸骨,更是悲痛萬分。他們禁不住大聲地問: 聽說過歷史上中原也曾有過戰爭,但哪有胡寇世代盤踞中原傳子又傳孫?這是責問,這是控訴,是對統治者投降派的責問和控訴。生活在金人鐵蹄下的淪陷區的人民,更是忍受著比死還深重的痛苦和磨難,日日夜夜血淚盈眶地長期盼望著中原的恢復。
這首詩用對比手法,形象鮮明地對比描寫了達官貴族和士兵遺民迥然不同的生活境況和思想感情,從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南宋統治者屈辱投降、恃和茍安的罪惡,激發人民奮勇抗金、恢復中原的愛國熱情。
文章作者:張靜書
上一篇:愛國詩詞《周恩來·附:張皞如原詩·傷時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