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鑒賞《兩宋詞·張元幹·蘭陵王》張元幹
張元幹
春 恨
卷珠箔①。朝雨輕陰乍閣。闌干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②。東風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③,中酒心情怕杯勺④。尋思舊京洛⑤。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油壁催梳掠⑥。曾馳道同載,上林攜手⑦,燈夜初過早共約。又爭信漂泊。寂寞。念行樂。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⑧。瓊枝璧月春如昨⑨。悵別后華表,那回雙鶴⑩。相思除是,向醉里、暫忘卻。
注釋 ①珠箔(bó):珍珠綴成的簾子。②紅藥:芍藥。③屏山:屏風。沉水:香名,又名沉香、密香、迦南香。《南州異物志》:“沉水香出日南。欲取,當先斫壞樹著地。積久,外皮朽爛,其心至堅者置水則沉,名沉香。”④中酒:醉酒。⑤京洛:洛陽。借指北宋都城汴京。⑥障泥:垂于馬腹兩側用以擋泥土的東西。油壁:油壁車,古代車用油涂飾車壁。⑦上林:原是古苑名,此處指汴京的花園。⑧弦索:弦樂器。⑨瓊枝璧月:形容美貌。《陳書·張貴妃傳》:“其曲有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大指所歸,皆美張貴妃、孔貴嬪之容色也。其略云:‘璧月夜夜滿,瓊樹朝朝新。’”⑩“悵別后”二句:《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
鑒賞 這首詞的題目“春恨”在宋黃昇《花庵詞選》中為“春游”。全詞分為三片,意脈貫通。明吳從先《草堂詩馀雋》引李攀龍的匯釋云:“上是酒后見春光,中是約后誤佳期,下是相思如夢中。”其實在“春恨”的背后還隱藏著揮之不去的黍離之悲,這正是南渡詞人的普遍心態。
開篇“卷珠箔”是極富閨閣意味的動作,卷簾之后便是遙望。“朝”字點出時間在清晨,此處作者化用了唐王維《書事》的“輕陰閣小雨”之句,“乍閣”即初停,表明雨已停歇。此時,女子正獨倚欄桿,望著迷離的春色。眼前柳葉如煙,晴光搖曳,芍藥似火,碧草滿階,一派嫣紅,一片翠色,生機盎然,春意無限。“弄”“侵”二字別出心裁,運用了擬人手法,將柳樹的嫵媚與芳草的茂盛寫得新鮮別致。眼前柳色依依,儼然有留戀之意。折柳送別,漢唐以來已成為一種社會風俗,周邦彥的著名詞篇“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蘭陵王》)即是借詠柳而抒別情。“東風”二句筆鋒陡轉,勾勒出風吹花殘的圖景,烘托出凄清傷感的氛圍。而風吹落花的緣由竟是“妒花惡”,且連枝頭的“嫩萼”也毫不憐惜,教人怎不怨恨?“屏山掩”三句進一步展現女子的惆悵心情。屏風未啟,香爐已冷,獨自酌飲,直至酒醉不勝,“掩”“倦”二字均透露著一絲疲憊,正是女主人公心情的真實寫照。“怕”字用語精妙,寫出她不愿醉酒,可又不得不借酒醉排遣愁緒的痛楚心境。
中闋作者轉入對昔日的回憶中。“尋思舊京洛”承上轉下,由現在的傷春思念,自然聯想到過去在汴京的愉悅時光。那時正值青春年少,雄姿英發,狂傲不羈,騎馬飛奔樓下,催促女子梳妝,攜手同游,燈夜相約……道不盡的風情與浪漫。作者在《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中寫過:“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煙燃燭九衢香。車聲馳道內家出,春色禁溝宮柳黃。陵邑只今非漢土,衣冠誰復問唐裝。傷心寒食當時事,夢想流鶯下苑墻。”題旨與本詞是一致的,也可以看作本詞的注腳,只是詞較詩更婉轉含蓄。雖是舊京洛,尚有訴不盡的美好與快樂,置身現實中,卻是流離失所。清宋翔鳳在《樂府馀論》中說:“南宋詞人系情舊京,凡言歸路,言家山,言故國,皆恨中原隔絕。”遙想當年,北宋汴京城火樹銀花,歌舞升平,而今卻是滿目瘡痍,江山淪陷,自己漂泊天際,故園消逝風中。想至此,詞人心中的憤恨與不平遂深了一層。
下闋又回到相思中,抒寫離愁別恨。“寂寞”是作者此時的心情,“念行樂”僅是無奈的慰藉,接下來的三句,由上文的“疏狂”繼續生發。分別之后,女子“粉淡衣襟”,卻美艷依舊,“瓊枝璧月”般,風韻如昨天。作者引用張貴妃的典故,在對女子容顏欣賞的同時也暗含淡淡的故國之戀,只是委婉曲折,不露痕跡。“悵別后華表”二句,借用典故,抒發了人間的滄桑之變,物是人非。結末“相思除是”二句,用口語寫情,感情自然、真摯。“除是”,是“除非是”的省略,酒醉暫忘卻,以致“中酒心情怕杯勺”,從側面烘托出了揮之不去的隱痛。這與李清照《菩薩蠻》“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詞將相思與愛國完美地融合,妥帖蘊藉、情韻兼勝,是一首難得的“春恨”之作。(張雅莉)
臥游圖 【清】 高岑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藏
集評 明·楊慎:“《草堂詩馀》選其‘春水迷天’及‘卷珠箔’二首,臉炙人口。”(《詞品》卷三)
明 ·潘游龍:“此詞三段,而意則一氣相聯,末云:‘相思除是向醉里暫忘卻’,究竟終無忘日,甚妙。”(《古今詩馀醉》卷四)
上一篇:《兩宋詞·周邦彥·蘭陵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兩宋詞·劉辰翁·蘭陵王》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