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枋得《武夷山中》宋山水詩鑒賞
謝枋得
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
這首詩作,與其說是山水詩,毋寧說是詠物詩,抒情詩。詩人以質樸的語言描寫武夷山中的寂寥風光,贊頌山中梅花的高潔品格,表達自己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的情懷。
前人以梅花入詩者多有佳篇,或詠梅的風姿,或頌梅的神韻,或贊梅的品格。這首詩沒有對梅花作細膩的描繪,而是將她置于特定的自然環境和特殊的心境之中,舍其形而傳其神,使梅的品格與時代精神相契合,梅的形象便具有了更深刻的意蘊。
拋妻別子的詩人,獨自一人站在異鄉的青峰之下、野水之畔,孤凄之狀可以想見。從首句看,此詩當作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前后。九年前,即宋恭宗德祐元年(1275),詩人在故鄉信州(今江西弋陽)抗元兵敗,拋家出走。次年,其妻及二子在家鄉為元兵所擄,詩人便輾轉流亡,入元以后,隱居閩中。倏忽十載,“無夢得還家”,是說連做夢想家也不可能,極言顛沛流離。
次句是對眼前景色的描摹,又是詩人寂寥心境的寫照。《韓詩外傳》云: “山者萬物之所瞻仰也。草木生焉,萬物殖焉,飛鳥集焉,走獸休焉,吐生萬物而不私焉,出云導風,天地以成,國家以寧。” 詩人眼前的山景,雖然山也青,水仍綠,但草木不再滋長,萬物不再繁殖,天空不見鳥蹤,地面不見獸跡,一派冬之肅殺景象。方才風起云涌,山雨驟至,頃刻云收雨歇,天地間萬籟俱靜,一切歸于寂滅。此情此景,勾起國仇家恨,一齊涌上詩人心頭。
忽然,詩人看見在寂寥的天地之間,一株梅花傲然挺立,昂首怒放,嬌而不艷,冷而不淡,經過山雨的洗禮,越發玉潔冰清,芬芳四溢。詩人在梅的風韻中,看到了忍得寂寥、耐得苦寒的標格和堅貞不屈的精魂,不禁脫口而出: “幾生修得到梅花?”詩人借對梅的贊嘆、景仰,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民族氣節。后來,詩人果然堅辭新朝征召,絕食而死,成為宋末著名的節烈之士。詩中的梅花,亦是詩人品格的化身。
這首詩在藝術上主要運用了象征手法。兩個“獨立” 于寂寥天地之間的形象——詩人和梅花,具有傲岸不屈的同一精神,在讀者的心目中融合為一。“幾生修得到梅花?”遂成廣泛傳誦的名句。
上一篇:辛棄疾《武夷山》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盧象《永城使風》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