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文天祥·過零丁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②
山河破碎風拋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里嘆零丁。③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④
【注釋】 ①零丁洋:在廣東省珠江口。文天祥被俘后曾經此處,并作詩。②經:指儒家的經典著述。漢代開始以明經取士。四周星: 四年的意思。③皇恐灘:亦作“惶恐灘”,本名黃公灘,后以音近訛傳。灘在江西萬安縣境贛江中。④汗青:史冊。古代記事以竹簡代紙。制簡時須用火烤去竹汗(水分),稱汗青。
【鑒賞】 宋帝趙昺祥興元年(1278) 十二月下旬,文天祥兵敗廣東海邦附近的五坡嶺,元兵押送他至潮陽時,為蒙古漢軍都元帥漢奸張弘范扣留。翌年正月被挾持隨軍攻厓山。張弘范多次逼迫文天祥招降奉帝昺設行朝于厓山的張世杰,文天祥均嚴詞拒絕,并將這首 《過零丁洋》詩抄示張弘范,張遂斷了招降的念頭。
七律 《過零丁洋》是文天祥后期詩歌的代表作之一,歷來廣為傳誦。這首詩語言曉暢、題旨顯豁,蒼涼沉痛之中噴發出視死如歸的殉國激情,顯示了文天祥愛國志士、民族英雄的本色,非一般文人詞章可比。其感人至深的藝術力量正在于此。
詩的前六句為作者自述身世,回顧了起兵抗元以來的戰斗歷程。起句 “辛苦遭逢起一經”,猶言自己辛勞坎坷的遭遇均由讀書 (明經) 作官所致,仔細玩味詩意,其中隱藏著無限的感慨,這和他在《讀杜詩》 中 “平生蹤跡只奔波,偏是文章受折磨” 的情緒同調。文天祥生長在富裕的書香門第,青少年時代過的是養尊處優的貴公子生活,中舉為官以后飽經宦海浮沉,尤其是起兵 “勤王”以后,置身軍旅之中,出生入死,歷盡千難萬險,到最后兵敗被俘。這一切的人生變故豈非起于 “一經”么?“干戈寥落四周星”,“寥落” 即荒涼冷落之意,“干戈寥落”猶言干戈擾攘,戰事頻繁,不覺就是四度春秋了。文天祥從起兵抗元到兵敗被俘,恰好四年,復興宋室的努力已成泡影,冷靜下來自思自忖,難免不感到悲涼、絕望。從這兩句貌似平淡的敘述中,卻不難讀出英雄末路時流露出的人之常情。
如果說起首兩句是遠景、全景的話,接下去的兩聯則是就 “辛苦遭逢” 與“干戈寥落”推出的一幅幅形象鮮明的近景鏡頭。頷聯上句寫國家,痛感國土淪陷,山河破碎,下句感嘆自身長年奔波,身世浮沉。“風拋絮”、“雨打萍”,似乎是信手拈來的比喻之辭,沒有什么刻意的雕章琢句,然而自然貼切,明白如話。頸聯兩句利用諧音成對,雖然巧妙,但決非文字游戲,其中包含有豐富的生活內容。“皇恐灘頭說皇恐”寫初起兵時的心境。位于贛江的皇恐灘,是文天祥初起兵時的必經之地,當時他是以書生領軍,面臨著戰爭的考驗,惶惶不安的心情當可想而知。“零丁洋里嘆零丁”寫兵敗被俘后的困境。這時他的妻兒早已成為元兵的俘虜,宋朝的將領或投降,或敗亡,相繼星散,此情此景又怎不感到孤苦伶仃呢?這兩句在空間上從江西寫到廣東,在時間上從起兵寫到兵敗,其時空跨度之大,涵蓋了四年的戰斗歷程。
然而,他在撫今思昔的反躬自省中,雖然感到無限的沉痛,但他并不消沉,并不后悔,并不憂懼,他已經作好了以身殉國的思想準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擲地有聲的詩句,是全詩的宗旨,是文天祥為自己的一生劃的句號,它鼓舞了后世無數的仁人志士。
文章作者:張隆高
上一篇:愛國詩詞《陸游·訴衷情》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李世民·還陜述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