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東望海連天,徐福空來不得仙。
直遣麻姑與搔背,可能留命待桑田。
中晚唐時期的皇帝大都昏憒無能,荒淫奢侈。為了永遠過著享樂腐化的生活,他們一個接一個地求仙佞佛,妄想長生不老。憲宗和武宗乃至因求仙服金丹中毒,“暴疾”而死。李商隱對于封建皇帝這種荒唐愚蠢的行徑極其反感。他以過人的膽識,寫了好幾首專諷皇帝求仙的詩。這首七絕《海上》 即是其一。
詩題為“海上”,詩人即從秦始皇遣使入海求仙下筆。首句描繪海天空闊、浩渺的景色。開頭二字便點出“石橋”?!度R略記》載,石橋是秦始皇為了過??慈粘龆铝钚拊斓?。詩人寫石橋,就是要寫秦始皇求仙?!妒酚洝で厥蓟时炯o》載:“齊人徐市(即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州,仙人居之。請得齋戒,與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市發童男女數千人,入海求仙人。”了解這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我們便能體會出詩的首句并非單純寫景,而是景中有人(秦始皇),景中已暗寓諷刺求仙之意。秦始皇站在石橋上東望大海,他是多么渴望能夠見到海上三神山呵!然而,展現在他眼前的,只是一片茫茫碧海,無邊無際,與青天相連。神山渺茫,仙人何在?
次句緊承上句,直寫求仙的虛妄無稽。始皇空自勞民傷財,徐福未能尋到神山仙人,他和數千童男女卻一去不返了。這一句看似平直,諷刺的意味更加深雋。詩人說徐福不得仙而不直說始皇不得仙,就比較含蓄有味。更妙的是不說“徐福空去”,而說“徐??諄怼薄P旄1緛砭褪且粋€靠制造神仙妄說混日子的方士,他是為迎合始皇迷信長生才編造出海上有仙山的神話的。秦始皇竟然信以為真。所以說“空來”,就已包含了 “空去”。對于徐福來說,入海求仙本來就是一個騙局,而始皇自始至終充當了一個受騙上當的角色?!翱諄怼倍郑亚笙傻奶撏?、始皇的愚昧可笑都暗示出來了。借用李商隱 《無題四首》 中的一句詩來形容,可謂 “來是空言去絕蹤”。
尋仙不遇,當然無法求得長生;要是真的遇到了仙人,是不是就能成仙呢?詩人在三、四句提出并回答了這個問題?!奥楣门c搔背”,用蔡經遇麻姑的傳說故事?!堵楣蒙较蓧洝吩疲骸奥楣弥敛探浖?,經見麻姑手似鳥爪,心中念言: 背癢時,得此爪以爬背乃佳也?!辈探浻雎楣?,是已經碰見仙人了,但他畢竟也等不到滄海變桑田,成仙無術,早就一命嗚呼了。末句用反問口吻,更尖刻地諷刺求仙的虛妄,寓慨深長,發人猛醒。
這首詩的構思和寫法頗具特色。全篇由兩個典故組成。前一個是真實的歷史故事,后一個是神話傳說,二者本來并不關聯。詩人卻巧妙地將它們結合起來,先以實事證明求仙之虛妄;再以神話諷刺求仙的無益。前一個典故揭示神仙不可求,后一個典故翻進一層,說明即使遇見仙人也不能免于一死。正如清人姚培謙所說:“此又是喚醒癡人,透一層意,莫說不遇仙,便遇仙人何益。”(《李義山詩集注》)詩人運用“翻進一層” 的寫法,使這兩個典故上下緊密勾連,諷刺的意蘊表達得很尖銳也很著實。這同 《瑤池》 全篇從《穆天子傳》 的故事加以生發是不一樣的。
這首詩約寫于大和八年(834)三月至六月,即李商隱在他的從表叔、兗海觀察使崔戎幕府任職時期。當時,他很受崔戎器重。六月,崔戎于任所病故,李商隱十分悲痛。清人馮浩根據上述歷史事實,斷定這首詩是為此而作。他說:“此兗海痛府主之卒而自傷也。用事皆切東海。徐福求仙,義山自喻;麻姑搔背,喻崔厚愛,其如不能留命而遽卒乎!義山身世之感,多托仙情艷語出之。不悟此旨,不可讀斯集也?!?《玉谿生詩集箋注》卷一)我們認為馮浩對詩意的解釋牽強附會。李商隱揭露和諷刺皇帝求仙虛妄的詩,有 《瑤池》、《海上謠》、《昭肅皇帝挽歌辭》、《茂陵》 等篇;特別是《海上謠》,其所借用的典故意象,與 《海上》詩有相近之處,諷刺的意旨十分鮮明。紀昀說《海上》詩為:“刺求仙之作”(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 引) 是正確的。
上一篇:李商隱《渾河中》
下一篇:李商隱《海上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