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夏完淳·魚服》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投筆新從定遠侯,登壇誓飲月氏頭。
蓮花劍淬胡霜重,柳葉衣輕漢月秋。①
勵志雞鳴思擊楫,驚心魚服愧同舟。
一身湖海茫茫恨,縞素秦廷矢報仇。②
【注釋】 ①蓮花劍: 寶劍之一種。柳葉衣: 指鐵甲。②縞素: 白色的衣服,指喪服。
【鑒賞】 “魚服”是成語“白龍魚服” 的省稱。張衡《東京賦》: “白龍魚服,見困豫且。”《說苑·正諫》: “昔白龍下清泠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 白龍穿了魚的衣服這一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貴人變服微行,遭遇厄困。而在這首詩里則隱喻明亡后南明逃亡的艱難處境。
清兵入關(guān)后,燒殺搶掠,長驅(qū)直入,激起舉國上下同仇敵愾的義憤。本為書生的夏完淳,“投筆新從定遠侯”,效法東漢投筆從戎、立功西域、封為定遠侯的班超,投入到抗清的武裝斗爭中去。他登上祭壇,發(fā)誓要扶明滅清,以月氏 (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此處代指清人) 的頭顱作為酒杯。接下兩句 “蓮花劍淬胡霜重,柳葉衣輕漢月秋”,插入寫景,見出少年英雄的颯爽英姿。作者還有《寒城聞角賦》云:“蕩子邊庭,征人隴右。柳葉衣兮漢月薄,蓮花劍兮胡霜厚。”柳葉衣輕靈明亮,如漢家秋夜澄澈的月光; 蓮花劍經(jīng)淬火鍛造出來,鋒利的白刃,好似胡地冬夜的嚴霜。通過對這兩件最主要的兵器的描寫,渲染出厲兵秣馬、武勇矯健的義軍陣勢,激奮的情感融入昂揚的軍威,情景交融,寫出信心和豪情。
后四句筆勢陡轉(zhuǎn)?!皠钪倦u鳴思擊楫”,東晉名將祖逖和劉琨常常在清晨聞雞而起,起舞擊劍以砥勵斗志; 后來祖逖渡江北伐,以長槳擊流水而發(fā)誓: “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此江。”夏完淳在這里自勵其志,決心要將清兵趕出關(guān)外。但現(xiàn)實的抗清形勢卻急轉(zhuǎn)直下,“驚心魚服愧同舟”,南明諸王四散逃亡,江南義軍屢戰(zhàn)屢敗,及至今日,甚至不得不易容變服,在義軍失敗后秘密出走。主觀愿望和客觀情勢的巨大差異,令人驚心動魄。雖已決心同舟共濟,共渡難關(guān),但始終沒有能夠力挽狂瀾?;靥旆πg(shù),這使他深覺慚愧,空留下 “一身湖海茫茫恨”,只剩下而今只身飄蕩江湖,不能恢復故國,留下遺恨茫茫無盡。詩的結(jié)句用顯然不同于首聯(lián)的口氣發(fā)誓: “縞素秦廷矢報仇?!睎|周時,楚國申包胥為借兵恢復被吳軍占領的故國,一身重孝,哭于秦廷,淚盡繼之以血,終于感動秦王,借兵復國。這里夏完淳表示,也要和當年申包胥一樣,矢志竭力,為國復仇。
夏完淳的這首詩,以回顧斗爭歷程而明志,表達復國抗清的堅強決心。起首發(fā)誓 “誓飲月氏頭” 主動出擊,結(jié)尾 “縞素秦廷” 矢志報仇,寫出當時形勢的急轉(zhuǎn)直下。然而,他復國的決心始終不變。當他調(diào)動詩的藝術(shù)手法來展現(xiàn)現(xiàn)實,總是直抒胸臆而僅僅略加景物點綴,總是和現(xiàn)實斗爭的情感緊緊相融,總是有一股抹不去的悲恨凄壯和激奮蒼涼,長久感染著千載而下的歷代讀者。
文章作者:韓云波
上一篇:愛國詩詞《茅盾·題白楊圖》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朱德·太行春感·一九三九年春》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