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合諸侯》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論語·憲問》:“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史記》卷三十二《齊太公世家》:“于是桓公稱曰:‘……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又,晉悼公也曾九合諸侯。見《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十一年,悼公曰:‘自吾用魏絳,九合諸侯,和戎、翟,魏子之力也。’賜之樂,三讓乃受之。”以上二事又見于《左傳》。
【釋義】齊桓公重用管仲,內政修明,曾九合諸侯,成為春秋時的霸主。晉悼公也曾九合諸侯,由于不如齊桓公的業績輝煌,因而“九合”多指齊桓公事。
【例句】微管仲無桓公不可,相公子糾如何不九合?(曾瑞套曲[正宮·端正好]《自序》[倘秀才])作者認為管仲如沒有齊桓公這樣英明的君主的倚重,也成不了大事,當年他輔佐公子糾的時候就沒有成績。以此說明一個人的成敗光靠自己的才能是不夠的,還要有明主的任用。
上一篇:元曲典故《九五龍飛》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九垓》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