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詠獨秀峰》原文與賞析
袁崇煥
玉筍瑤簪里,茲山獨出群。
南天撐一柱,其上有青云。
獨秀峰,又名紫金山。在廣西桂林市中心明代王城內(nèi),是桂林一座主山。平地拔起,石壁垂乳,潔白如雪,孤峰矗立,四壁如削,景色秀麗。南朝劉宋詩人顏延之亦有“未若獨秀者,峨峨郛邑間”的贊詞。獨秀峰上有歷代許多石刻,比如有唐代鄭叔齊的《獨秀峰新開石室記》,清代黃國林的“南天一柱”,張祥河的“紫袍金帶”,耆英的“介然獨立”等,都是難得的石刻佳作。登獨秀峰要從西麓上山,螺登穿云,至允升門,經(jīng)小謝亭遺址,直至南天門,共經(jīng)三百零六級石階方可到達峰頂。縱目四望,峰林環(huán)立,云山迭迭,全桂林城一收眼底。峰麓有許多巖洞,著名的如劉宋太守顏延之讀過書的讀書巖洞,以及太平巖洞等。北麓有涌泉,鑿有月牙池,建有橋亭,景色清麗。這里曾是明朝靖江王的王府; 1921年孫中山先生率師北伐,亦駐節(jié)于此。因而歷代文人士子游桂林者,無不以一登獨秀峰為幸,且多有題詠佳作——明人袁崇煥的《詠獨秀峰》五絕句就是其中之一。
《詠獨秀峰》詩很可能作于萬歷三十四年 (1606),作者離藤縣到桂林應(yīng)鄉(xiāng)試時; 或作于天啟七年 (1627),崇煥被魏忠賢排擠,請假回鄉(xiāng)探親時,經(jīng)桂林,借游詠獨秀峰,以志自己磊落人格和忠君報國撐持危局的丹心正氣。
“玉筍瑤簪里,茲山獨出群。”一開頭就從平視的角度,將獨秀峰的超俗不凡,雄居桂林青山綠水的中心位置描繪出來——用瑤簪這插在美人發(fā)髻上的彩玉制成的簪針群,來贊美獨秀峰周圍的整個桂林山水之美,從而又襯托出如碧玉竹筍般的獨秀峰的俊秀健美來。這種比喻中交織著襯托的修辭手法運用得如此貼切自然,所以“茲山獨出群”就不是對獨秀峰的虛美之辭,而是在比較之中顯示出來的實實在在的出類超群的“獨秀”之美。其次,開門見山,大起大承得都有點文武兼?zhèn)涞膸洸劈c將的氣魄,亦令人大喝“詩如其人”之彩。
“南天撐一柱,其上有青云。”直接轉(zhuǎn)“茲山獨出群”一句評論,使獨秀峰“出群”,脫塵,勁挺,獨立如南國唯一的撐天巨柱的高大形象,聳人天際,如在目前;“其上”還不住有彩云繚繞,倍覺有神氣不凡之感。
一首好詩無論狀物繪形寫事圖人,無不為了抒情。故“一切景語皆情語”乃千古定論。袁崇煥《詠獨秀峰》,自然不僅僅是描繪和評價大自然中的桂林一峰,而是借助它來抒發(fā)自己出仕報君,不畏權(quán)奸排壓,決心鶴立雞群,甘擔危亡風(fēng)險的豪情壯志——“南天撐一柱”者,乃袁崇煥之類的明末民族英雄形象之真實寫照也。豈能說是穿鑿!
上一篇: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二)》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邵長蘅《夜游孤山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