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道署后園(四首)》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其 一
一帶春水繞后堂,平橋曲欄各相當①。
永和朝士風流畫②,誰晉蘭亭酒一觴③。
【題解】
道署: 即道臺署。潼關城內有清代道臺署和協臺署,道臺署在北水關,協臺署在西大街。張驥民國初年與陜西藍田牛夢周、陜西興平張元際、山東淄川孫仲玉、潼關韓嘉會等由陜西去山東游泰山,路經潼關游道署后園而作此組詩。此組詩選自 《潼關文史資料》第八輯,此詩為四首中的第一首。
【簡析】
這首詩首先描寫了道臺署后園后堂優美的環境和景物,然后寫道臺后堂高士云集相會的熱鬧場景,顯示出道臺署后園環境的優美和賓朋雅士的眾多。
[注釋]
①相當:指協調映照,各得其所。
②永和: 東晉穆帝年號。
③晉: 同 “進”。蘭亭: 亭名,在會稽山陰。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等40多人聚會于蘭亭,修祓禊之禮。觴: 盛酒的杯。
其 二
半畝方池碧玉流①,樓臺倒影入池頭。
池光瀲滟微波起②,多少魚兒水上游。
【題解】
此詩為四首中的第二首。
【簡析】
這首詩主要描寫道臺署后園的一個園池,其水碧清流動,倒映著園中的樓臺,水波蕩漾,銀光閃耀,一群群魚兒在池中游來游去,一片寧靜清閑萬物各得其所的氣象。
[注釋]
①朱熹《觀書有感》有 “半畝方塘一鑒開” 句。
②瀲滟: 水波蕩漾的樣子。
其 三
亞字欄桿立字亭①,假山石笏玉玲瓏②。
潛庵遺教成千古③,幾個文人拜五經④。
[注釋]
①此句寫亭子欄桿和亭子的形狀。
②石笏:像笏一樣的石頭假山。玲瓏: 指物體精巧細致。
③潛庵遺教:指潛庵學派的遺教。清代湯斌為潛庵學派的創始人,湯斌,字孔伯,號潛庵,清河南睢州(今河南睢縣)人,此學派因其號而名。此學派承師法而兼宗程、朱,也不廢王守仁之說,提倡身體力行,不尚講論。
④拜:拜讀。五經:儒家的五部經典,有《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泛指儒家四書五經等經典著作。
【題解】
此詩為四首中的第三首。
【簡析】
這首詩前兩句描寫道臺署后園的亭子和假山,后兩句描寫園內文人雅士在競相誦讀儒家經典。
其 四
二分春色點池臺,文杏夭桃次第開①。
小鳥枝頭憐寂寞,啁啾時送好音來。②
【題解】
此詩為四首中的第四首。
【簡析】
這首詩主要描寫道臺署后園春天優美的景色,池臺邊杏花桃花次第開放,小鳥在枝頭叫個不停,生機盎然,景色如畫。
[注釋]
①次第:依次,一個接一個地。
②啁啾:象聲詞,鳥的鳴叫聲。
上一篇:《潼關道中》原文|題解|注釋|簡析
下一篇:《潼關銘》原文|題解|注釋|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