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張瀾·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黨權官化氣飛揚,民怨何堪遍四方。
誰見軒乘能使鶴,不知牢補任亡羊。
連年血戰驅饑卒,萬里陸沉痛歸疆。
且慢四強夸勝利,國家前路尚茫茫。
【鑒賞】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28日,毛澤東為人民革命利益計,由延安飛抵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張瀾親赴機場迎接。談判期間,毛主席多次與之促膝談心,使之更進一步認清了蔣介石假和平真反共的內戰陰謀,更堅定了他與中共合作,共斗美蔣的決心,有感而發,賦成此詩。
詩從當時國內形勢落筆,首聯憤怒地指斥了國民黨反動派實行獨裁政治,明令 “凡保甲長以上官員必須由國民黨員或三青團員任職”,使 “黨權官化” 的囂張氣焰,這當然要引發民怨,遍及全國。上下句因果相循,傾吐出詩人 “不能去危,安可就安” 的號聲。
頷聯引 《左傳·閔公二年》: “衛懿公好鶴,鶴有乘軒者。將戰,國人受甲者皆曰: ‘使鶴,鶴實有錄位,余馬能戰。’”之典,借喻國民黨反動派,操縱軍旅發動內戰,偏愛其主觀所愛,必將有如衛懿公大失民心,人民絕不會受甲為之賣命。再引 《戰國策·楚四》亡羊補牢之典,深刻揭露反動派 “不知牢補”,改弦更張,死心塌地與和平民主為敵的本質,以警示國人: 內戰已迫在眉睫。
頸聯回溯抗戰時局,波瀾陡起,直刺國民黨政要之腐朽反動: 八年抗戰,權豪克扣軍糧,役使餓兵上陣,犧牲慘重,痛失疆土,記憶猶新。今昔照應,紆曲有致,能引人深思。
值此抗戰勝利之日,只見達官貴人仍是 “金穴夸富,園亭斗奇”,其搜刮民脂民膏,營建華屋園亭,愈演愈烈。蠹國之蟲,豈有義利之辨,惟以爭利反共為能,面對反動派施放的 “和平煙幕”,當有清醒認識。至此,尾聯用 “且慢四強 (中、美、英、蘇)夸勝利”提起,指示人們思索而尋求 “國家前路”。語重心長,感慨遙深,筆墨之外,有深意存。
全詩結構縝密、承轉圓熟,于整飭中,極顯跌宕起伏、緣情婉轉之妙。用典精切,耐人含咀,嚴謹寫實,指點有據,透出之愛國主義情操已達于時代的高度。詞旨直而實曲,剖精折微,結句戛然收止,使思緒之巨瀾沖擊讀者心弦,具有極其豐富的政治內涵。
文章作者:蔣劍書
上一篇:愛國詩詞《蔣智由·有感》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譚嗣同·有感一章》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