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林文·感懷》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落葉聞歸雁,江聲起暮鴉。
秋風千萬戶,不見漢人家。
仆本傷心者,登臨夕照斜。
何堪更回首,墜作自由花。①
【注釋】 ①自由花:意為追求自由之花,乃作者自況。
【鑒賞】 這是作者留日時所寫 《秋聲》組詩中的一首。他客居異國,放眼中華大地豺狼當道,外敵入侵,民不聊生,滿目瘡痍。念及志士仁人,應返災難侵凌的祖國,為挽狂瀾于既倒,扶大廈之將傾而奮斗獻身,便發感成此,抒發了自己憂國憂民的情懷。
首聯,以物起興,于客觀景象的描繪中,含蓄曲折地抒寫出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思。詩人從自然界的草葉枯飛和長空雁叫,聯想到自己遠離祖國已久,理當回國; 面對江濤吼聲,宛如革命怒潮,必將驚驅烏鴉似的反動統治。這里,作者運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現了返國從事革命活動的急切心情。
頷聯,以明朗、質樸的語調,寫出了胸中積郁的慨嘆: 千家萬戶被肅殺的秋風吹打侵凌,哪還有漢族人民生存的余地!
頸聯,以承轉筆鋒運實入虛,溶景化情地傾吐衷腸說: 我本容易感傷,今天登樓遠望夕陽殘照,怎能不引起我這異國漂泊游子的離憂之感,思念多難祖國之痛! “傷心”二字下得沉重,“夕照” 一詞蘊藉頗豐,作為景物,是實寫;但詩人觸景生情,寓情于景,又是虛寫。這生發的情和寄寓的情,便有兩重意思:一是以夕陽暗喻祖國無限美好,卻只可惜快近黃昏,被內憂外患弄得風雨飄搖,危機四伏;一是以夕陽比喻清王朝,行將被人民所推翻。
尾聯,上句一抑,作凄涼之語,面對國家前途慘淡,往事不堪回首。末句又一揚,抒慷慨豪情,并以落花為喻,申言不惜為自由而犧牲! 詩人曾有 “大地秦關險,秋風易水寒” 的吟唱,可作此聯注腳。而后來黃花崗的實際行動,更是詩人用鮮血和生命實踐了 “墜作自由花”的崇高誓言,譜寫了一首為民主革命而壯烈獻身的偉大詩篇。
全詩洋溢著慷慨悲歌的激情,孕育著祖國的苦難和個人的離憂。意境深沉,風格郁健,蒼涼中見雄渾,嘆惋里有憤懣。氣勢起伏,跌宕生姿。善于用自然景物烘托思想感情。落葉、歸雁、江聲、暮鴉、秋風、夕照,把“傷心之情,革命之懷”,襯托得十分得體,富于形象性。
文章作者:萬寒俠
上一篇:愛國詩詞《秋瑾·感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唐才常·戊戌八月感事》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