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戴叔倫·塞上曲·其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漢家旌幟滿陰山,不遣胡兒匹馬還。
愿得此身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①
【注釋】 ① “何須”句: 此句引班超之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門關”語。表現出詩人以前人為榜樣,置生死于度外的豪邁氣概。
【鑒賞】 這首詩用樂府舊題借漢詠唐,抒寫了戍邊將士抗擊外敵入侵,不畏犧牲,以身許國的豪邁氣概。
起句從視角著筆,借景抒情。一個 “滿” 字把邊塞戰事緊張、戍邊軍隊眾多的景象展現在讀者眼前: 雄偉的陰山、莊嚴的戰旗,烘托出戍邊將士的壯志豪情。而后三句則是直抒胸臆: “不遣”句表明了干凈、徹底殲滅來犯之敵的決心,突現出將士們的必勝信念和勇武精神; “愿得”二句代將士立言,也是詩人自我情懷的渲泄: 只希望能長久地報效國家,又何必要活著回到 “玉門關” 呢?這兩句化用駱賓王 《從軍行》尾聯“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詩意,反班超之語而用之,將報效祖國的理想與置生死于度外的豪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熾熱的愛國之情溢于言表。
安史亂后,大唐帝國的赫赫聲威已不復存在,詩歌創作的基調也由 “盛唐氣象”一變而為多憂怨感傷的 “中唐之音”,像戴叔倫 《塞上曲》這樣豪情勃發的作品殊屬少見,這就是此詩引人注目的原因。全詩語言樸實,風格豪健,言議英發,思想性強而不乏藝術魅力。
文章作者:石世明
上一篇:愛國詩詞《徐自華·哭鑒湖女俠·十二首·其三》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宇文虛中·在金日作·其二》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