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洪秀全·詠劍詩》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①
擒盡妖邪歸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②
東西南北敦皇極,日月星辰奏凱歌。③
虎嘯龍吟光世界,太平一統樂如何!④
【注釋】 ①三尺: 劍。劍長約三尺,故稱劍為三尺。《史記·高祖本紀》: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 四海為家: 古代以為中國四周都有海,四海,意同天下。四海為家意為四海猶如一家,指帝王事業,規模宏大,天下一統。飲和: 享受和樂。語本 《莊子·則陽》: “故或不言而飲人以和。”②殘: 消滅。奸宄 (gui): 指違法作亂的人,內部的叫奸,外部的叫宄。③敦: 厚,這里作動詞,有使之鞏固之意。皇極: 皇位,皇權,這里指農民革命政權。④光: 作動詞用。光世界,使世界光明。
【鑒賞】 1843年,洪秀全吸取基督教教義,創拜上帝會 (一說當時尚未形成組織),次年4月起,往廣州及附近各縣與廣西貴縣,開展宣傳活動,寫作了《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1847年,他又寫成 《原道覺世訓》,以清廷封建皇帝為 “閻羅妖”,號召人民奮起擊滅; 此后秘密組成領導核心,籌劃武裝起義。
洪秀全在1843年開始革命活動后,定做了一把幾斤重的寶劍,長三尺,上刻 “斬妖劍” 三字,隨身佩帶,并且特地寫了這首 《詠劍詩》。
詩的首聯用了兩個典故: “三尺” 和 “四海為家”。這兩個典故,都是與漢高祖劉邦有關的。秦末,劉邦參加了陳勝發動的農民大起義,推翻了秦王朝,統一了天下。丞相蕭何營造未央宮,劉邦看到宮室壯麗過度,對蕭何發了脾氣。蕭何說: “天子以四海為家,非壯麗無以重威,且無令后世有以加也。”劉邦這才高興。在劉邦病重臨死以前,不肯讓醫生治病,他說: “吾以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此非天命乎?”洪秀全用這兩個典故,是希望自己能像劉邦那樣,手提三尺劍平定天下,使四海為一家,人民共享和平安定的生活。蕭何給劉邦說的話是從天子一人的威望出發的,這里的 “四海為家共飲和”,則是從全天下人民的和平安定出發的。可見,這詩展示的精神境界是比劉邦、蕭何高得多的。
首聯筆力千鈞地提挈了全詩,頷聯 “擒盡妖邪歸地網,收殘奸宄落天羅”是說他將要發動聲勢浩大的農民起義,有如布下天羅地網,捉盡包括清廷封建皇帝 “閻羅妖”在內的一切妖邪,消滅光所有奸宄,使這些惡貫滿盈的人民的敵人,一個也逃脫不掉。頸聯更馳騁想象,描繪革命勝利的輝煌情景: 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都熱烈擁護農民革命政權,連日月星辰也高興得奏起凱歌來。“虎嘯龍吟光世界”一句,濃縮了幾層詩意: 寶劍揮動,虎嘯龍吟,使得世界光明,這是第一層; 起義的英雄豪杰,虎嘯龍吟,叱咤風云,推翻清王朝的黑暗統治,使世界重見天日,這是第二層; 作者作為農民起義的領袖,發號施令,虎嘯龍吟,使得世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這是第三層。詩的最后一句,表達了革命勝利后的無限喜悅。太平天國統一了全國,全天下人民都過著太平安樂的幸福生活。到那時候,快樂的心情,就不是用言語所能形容的了!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清王朝反動統治者的無比仇恨以及通過武裝革命創建統一強大的農民革命政權的信心。通篇既是詠劍,又是述志,既是一首雄偉的詠物詩,又是一首成功的抒懷詩。
文章作者:馬達
上一篇:愛國詩詞《李蔚如·浪淘沙·吊孫中山》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屈原·國殤》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