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詩詞鑒賞《李濟深·桂林書感·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躑躅江干有所思,浪花點點濺征衣。①
可憐家國無窮恨,綠水青山總不知。
【注釋】 ①躑躅 (zhizhu): 徘徊。江干: 江岸。
【鑒賞】 《桂林書感》是作者寫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組詩,此為其一。
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蔣介石鑒于全國的抗日形勢,撤銷了將李濟深 “永遠(yuǎn)開除黨籍”的決定和通緝令,任命他擔(dān)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會桂林辦公廳主任,但并未給以軍政實權(quán)。李濟深身居桂林,眼看大好河山被日寇鐵蹄踐踏,廣大百姓遭難,心憂國運卻又難有作為,因而常于公務(wù)之余,借詩筆抒寫滿腔憂憤,其間飽含著深沉的愛國情思。
“躑躅江干有所思,浪花點點濺征衣。”首兩句通過富有特征性的場景和情態(tài)的描繪,刻畫出一位心事重重的軍人形象。他獨自一人徘徊在漓江岸邊,不是流連那如詩如畫、“甲天下” 的山水勝景,而是凝神遠(yuǎn)望,苦苦思索,一任江風(fēng)江潮激起點點浪花,飛濺在一身戎裝之上。這兩句以描寫為主,重在形象地勾勒和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為下文情感的抒發(fā)蓄勢。
“可憐家國無窮恨,綠水青山總不知。” 三四兩句慨然而出,道出 “所思”的內(nèi)容。家國之恨系針對日寇侵略而言。“無窮”二字突出了恨之多恨之深,表達出對侵略者無比仇視之情。“可憐”一語下貫尾句,為 “綠水青山” 不知國仇國恥深表嘆息。山水本屬自然景觀,毫無知覺思維可言; 山自青,水自綠,皆由自然法則所決定,非關(guān)人事。作者怨山水無知,看似悖于物理,然而卻合于人情,曲折地表達出對時局的憂慮和無路報國的憤懣,這正是清代詞論家賀裳所說的 “無理而妙” 的手法。
此詩雖然短小,涵蘊卻十分豐富。憂慮國事,痛恨敵人,對當(dāng)政者的不滿和有志殺敵、無路請纓的悲憤盡在其中。深沉凝重的語調(diào),透露出 “匡時無計”的感慨,雖略顯傷感,但體現(xiàn)了對祖國的熱愛,這正是此詩感人之處。
文章作者:林心治
上一篇:愛國詩詞《李濟深·登廬山·其一》原文|譯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愛國詩詞《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一二五》原文|譯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