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載:“《古今詞話》六卷,國朝沈雄纂。雄字偶僧,吳江人。是編所述,上起于唐,下迄康熙中年。”然維見明嘉靖前合口本《箋注草堂詩余》,林外《洞仙歌》下引《古今詞話》云:“此詞乃近時林外題于吳江垂虹亭。”(明刻《類編草堂詩余》亦同。)案升庵《詞品》云:“林外字豈塵,有《洞仙歌》,書于垂虹亭畔(按“亭畔”楊慎原文作“橋”),作道裝,不告姓名,飲醉而去。人疑為呂洞賓,傳入宮中。孝宗笑曰:‘“云屋洞天無鎖”,鎖與老葉均(按楊慎原文作“韻”),則鎖音掃,乃閩音也。’偵問之,果閩人林外也。”《齊東野語》所載亦略同。則《古今詞話》宋時固有此書,豈雄竊此書而復益以近代事歟?又《季滄葦書目》載《古今詞話》十卷,而沈雄所纂只六卷,益證其非一書矣。
古代有同名異書,若這類書籍性質相同或相近(比如都是詞話),就容易引起種種誤會。王國維因閱讀《箋注草堂詩余》和楊慎《詞品》,知宋時有一種《古今詩話》,而清人沈雄《古今詞話》記載的有關“林外《洞仙歌》”的內容曾出現在宋人所撰的《古今詩話》中,便懷疑沈雄是“竊”宋人的同名詞話,“復益以近代事”而成。他對沈雄的這一置疑雖然事出有因,可是結論是完全錯誤的。
王國維說的宋人《古今詞話》,其實就是楊湜的《古今詞話》,原書已佚,趙萬里《校輯宋金元人詞》從《歲時廣記》、《箋注草堂詩余》等書輯得六十七則,收入唐圭璋《詞話叢編》。林外《洞仙歌》:“蜚梁欹水,虹影清光曉,橘里漁鄉半煙草。看來今往古,物是人非,天地里,惟有江山不老。雨衣風帽,四海誰知道?一劍橫空幾番到。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琳宇洞天無鎖。指云屏煙嶂是吾廬,但滿地蒼苔,年年不掃。”它的流傳各本頗有異文,如“蜚梁欹水”,一作“垂虹欹水”;“琳宇洞天無鎖”,一作“林屋洞門無鎖”。此據《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五十八所載。楊湜《古今詞話》說:“此詞乃近時林外題于吳江垂虹亭,世或傳以為呂洞賓所作,非也。”而《康熙詞譜》引楊湜《古今詞話》的內容則更加詳細,說:“昔有人題此詞于吳江垂虹橋,不書姓名,或疑仙作。傳入禁中,孝宗笑曰: 以鎖字押老字,則鎖當音掃,乃閩音也。訪之,果系閩人林外所作。”這與楊慎《詞品》所引非常接近,可知《康熙詞譜》與《詞品》所引其來源相近。
沈雄字偶僧,清初江蘇吳江人,生平不詳。著有《柳塘詞》、《柳塘詞話》、《古今詞話》。他寫的這二部詞話內容基本相同,應當是同書異名。沈雄《古今詞話》,《四庫全書存目》作六卷,澄暉堂刻本為八卷。從其分別以《柳塘詞話》、《古今詞話》二名在世流傳,且卷數又有六卷、八卷之不同來看,該詞話編成之后當經過多次修改,而不同的本子都先后流傳于世。曹溶《古今詞話序》說,沈雄于“乙丑”向他出示詞話,又說“丹崖江子,力為贊成”。沈雄《古今詞話·凡例》卻署“戊辰新秋”,說明《古今詞話》在康熙二十四年(1685)乙丑前初步編出,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戊辰七月才基本定稿。《凡例》又說:“雄等艱于征收。”這說明《古今詞話》的作者除了沈雄之外,還有其他人,這位輔助沈雄成書的人無疑就是曹溶序所說的“江子”,查《古今詞話》多處引用“江尚質”的詞論,顯然,他就是該書的參著者“江子”。由曹溶序可知,沈雄等編《古今詞話》是可信的。
沈雄等人編的這部《古今詞話》,大量采錄前人和同時代人的詞論,對采錄的這些內容分類編排,或標出書名,或標出人名,編者自己的詞論,則分別標明“沈雄曰”、“江尚質曰”,毫不含糊。書中也曾幾處引用了《古今詞話》的內容,包括有關“林外《洞仙歌》”這一條(見《詞話》上卷,即全書卷一),對于這些引用的內容,沈雄都清楚表明其出處。他在《凡例》第一條說:“詞話者,舊有《古今詞話》一書,撰述名氏久矣失傳,又散見一二則于諸刻。茲仍舊名。”楊湜《古今詞話》在明代已佚,明人雖有引用,多不知其作者是誰,沈雄引楊湜《古今詞話》而未標明其作者,也是緣于這個原因,而《范例》的說明也是符合事實的。他說自己所編《古今詞話》是沿用前人“舊名”,從而將他編著的《古今詞話》與前人(即楊湜)所著同名詞話的關系交代得非常清楚。以上這些都說明,沈雄并沒有將楊湜《古今詞話》攫為己有,王國維疑沈雄剽竊的說法沒有根據,是不能成立的。在這個問題上,《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介紹沈雄《古今詞話》“雜引舊文,參以近人之論,亦間附己說”,是實事求是的。
王國維此條詞話中“鎖與老葉均”之“均”字,通行本整理者將它改為“韻”字,這樣的修改其實沒有必要,因為“均”即“韻”。《楚辭·惜誓》:“二子擁瑟而調均兮,余因稱乎清商。”王逸注:“均,亦調也。”姜夔《徵招·序》:“一句似黃鐘均,一句似林鐘均。”張炎《詞源》卷下:“曲之大小,皆合均聲,豈得舞拍?”沈義父《樂府指迷》:“詞腔謂之均,均即韻也。”《人間詞話》稱“韻”字的地方,有的使用“均”字,這除了本條之外,還有如附錄之“刪稿”第一條“雙聲疊均之論”、“兩字同均謂之疊均”、“兩字同一母音者謂之疊均”、“‘后、牖、有’三字雙聲而兼疊均”、“以雙聲疊均為詩中八病之二”、“茍于詞之蕩漾處多用疊均”,第二條“不知疊均亦不拘平、上、去三聲”、“凡字之同母者,雖平仄有殊,皆疊均也”,諸句中“均”字的意思,皆是“韻”,可見王國維在習慣上喜歡使用“均”字。然而《人間詞話》通行本都將它們改成了“韻”字,這未得王國維之意。
上一篇:賀黃公謂:“姜論史詞,不稱其‘軟語商量’,而稱(按原文作“賞”)其‘柳昏花暝’,固知不免項羽學兵法之恨.”然“柳昏花暝”自是歐、秦輩吐屬.吾從白石,不能附和黃公矣.
下一篇:無我之境,人唯于靜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動之靜時得之.故一優美,一宏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