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祖沖之·門司求物
亦題《張氏少女》、《潁川庾某》、《脫釧》。南朝齊志怪小說。祖沖之撰。原載《述異記》。《太平廣記》卷三八三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鄭學(xué)弢校注《列異傳等五種》皆輯錄。李格非等《文言小說》、李繼芬《漢魏六朝小說選譯》皆選錄。作品敘寫:潁川(郡治在河南省許昌市)人庾某生病死去,但心尚有微溫,經(jīng)宿未殯,次日忽然復(fù)活。說他剛死時,被兩黑衣人綁起趕著往前走。穿過一座大城,被帶到一個大堂前面,大堂上坐著一個被稱為府君的貴人,手拿朱筆和簿冊,一一傳問來到大堂的人。輪到庾某時,府君說他壽命未盡,催下屬快送庾某回去。但庾某被帶到城門口時,守門小吏擋住去路,借口索要。正好城門外有一少女,見庾某沒帶什么錢物,就脫手臂所戴三只金釧,與庾某付于鬼吏。庾某忙問少女姓名,姑娘說她姓張,家住茅渚,是昨天遭暴力而死的。庾某說還陽后定要報答,少女說這也不必。庾某蘇醒后,就去茅渚尋訪,果然張家少女新死。小說通過對庾某還陽復(fù)生前被鬼城門吏索物,而張氏新亡少女脫釧以與門吏,遂得放行等情節(jié)的描寫,展現(xiàn)了冥司官吏敲詐勒索的黑暗情況。作品借寫鬼吏索物,揭露了封建時代那些巧取豪奪的貪官污吏的丑惡行徑。小說用對比的藝術(shù)手法,寫鬼吏勒索,手段惡劣;而張家姑娘慷慨贈鐲,品德可嘉。兩相映照,人物性格異常鮮明突出。實際上張氏少女贈釧,是人間那種慷慨解囊、真誠助人的俠義精神的生動寫照。故事情節(jié)奇幻,構(gòu)思精巧。全篇以庾某之死起筆,又以庚某復(fù)活作結(jié),中間構(gòu)設(shè)陰司情況,采用作品主人公自述的筆法進(jìn)行展現(xiàn),這比作者直接敘述更為真切動人。這雖然是個復(fù)生故事,但與同類故事情節(jié)不相雷同而自具異姿,是六朝復(fù)生故事的佳篇。需要指出:中華書局校談愷本《廣記》引出處為《還冤記》,此事非冤報事,當(dāng)不出顏之推《還冤記》,黃曉峰本《廣記》作《還異記》,蓋“還”乃“述”之形訛。許自昌本即作《述異記》。《鉤沉》輯入《述異記》是也。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重明鳥》簡析
下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防風(fēng)之鬼》簡析